淡化规模情结 农商行主动求变穿越周期

本报记者 郭建杭 北京报道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强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支小定位。回顾这一年,农村中小银行承压而上,坚守支农支小定位,深度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推动普惠金融进一步下沉。2024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临市场竞争压力,规模增长、盈利能力都面临挑战。

对于2024年农商行的经营态势,湖北省农信联社原党委书记、理事长李亚华对《中国经营报》记者指出:“农商行在政策引导、市场变化及同业竞争下,做出淡化规模情结、加快组织革新等变化,但同时坚持扎根本土并进一步下沉、顺应时代而为推动数字化转型的‘不变’来穿越行业发展周期,实现高质量发展。”

淡化规模 主动求变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农村金融机构总资产同比增长率2024年1月份,10月份分别为8.3%,6.1%;总负债同比增长率2024年1月份,10月份分别为8.1%,5.9%。

2024年的多项公开数据显示,农村金融机构在资产规模扩张方面的增速放缓,但多位业内人士对此都持积极态度。

李亚华告诉记者,针对市场主体需求减弱,同业竞争加剧和自身利差的不断收窄,在政策引导下,2024年一季度后农商行普遍在规模增长上进行了一定弱化,着手业务转型,这既是外部变化需要,也是政策定位的要求,更是自身的主动求变。

在宏观经济背景、市场融资需求出现变化时,农村金融机构应顺势而为主动求变,放弃对规模增长的单一追求。当农村金融机构不再以规模增长为经营发展的唯一目标,如何高质量发展则是机构追求的方向。

在信贷投放的过程中,盘活存量信贷资源的作用不断加大,银行业或将更多通过信贷资源从低效领域转向金融“五篇大文章”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外,李亚华认为,在2024年监管政策的指导下农村金融机构也在淡化“规模情结”。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6月,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第15届陆家嘴论坛上的主题演讲中提到:“当货币信贷增长已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时,如果把关注的重点仍放在数量的增长上甚至存在规模情结,显然有悖经济运行规律。”

对于未来农村金融机构如何从规模增长,转向“小而美、小而精”的发展?李亚华指出,首先是扎根本土进一步下沉;其次,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服务再“精准”。中国幅员辽阔、省份众多,各地区经济、生活状态差异巨大。同时当前国家的政策、制度环境仍处于多变期,这就使得银行在设计普惠信贷产品、制定授信、风控策略时面临极大的挑战。扎根本地,熟悉客户的农商行只要调整、应对到位,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最后,以“自身情况”为基础,实现以放大线下优势为目的的数字化转型。从目前大行在科技金融上的投入看,这方面中小金融机构去拼人员、拼投入不现实。农商行需要补齐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各类短板,但不能希冀数字化成为自身的“长板”,反而要秉持“越是数字化、人的服务越珍贵”的理念,找到符合自身特色、顺应时代要求的差异化转型的道路。

坚守主责主业 初心不变

2024年,政策上强化农村金融机构定位,同时也对于农村金融机构如何应对同业竞争指明了方向。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为农村中小银行应对大行下沉冲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必须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聚焦主责主业,走差别化定位、差异化竞争的道路,包括农商银行在内的中小银行要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

对于2025年的农村金融机构要如何应对市场竞争?李亚华认为,首先要坚守“金融为民”的定位不变。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要建立金融强国,在此要求下,金融业本身的规模增长和盈利不是金融行业的主要追求目标,人民的需要、国家的需要、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才是金融行业追求的核心。天生具备人民性、功能性禀赋的普惠金融,必然成为农商行的主责主业。

其次,要坚守“做小做散”的定位不变。“支农支小,做小做散”。坚守“立足本土,开展特色经营”的定位不变。新时代,党中央对于农村中小银行的发展要求是“立足本土,开展特色化经营”。而实现这一要求,需要坚持新的“三性原则”,即地域性、功能性和盈利性。也就是说,需要基于一方地域,在体现功能性的基础上实现盈利性。农村中小银行自身资源禀赋不足,但地方政府的组织资源能力是强大的,因此,农村中小银行只有借力地方政府,才能放大自身发展能力。

自2024年以来,LPR三次下调,存款利率经历多次调整,农村中小银行直面净息差收窄、营收增速放缓、不良率攀升等多重压力。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2024年三季度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3%,较2024年6月末下降0.01个百分点,净息差进一步承压下行,其中农商银行净息差为1.72%,与2023年的1.89%相比有所下降。

在2025年开门红中,各农商行在保证存款总规模稳定的情况下,如何做好前期3~5年期高利率存款的续存转换就尤为重要。李亚华指出,目前部分农商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95%)已低于总存款付息率(2.16%),新老客户出现倒挂,只要做好旧定期客户地转化,就必然能实现付息率下降30~50BP。当然,这也需要各农商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搞一刀切,分阶段、分机构、分客户找准利率费用平衡点,做“细活”,从新旧客户产品切换、结构优化中做文章。

李亚华告诉记者,要将提升活期、低成本存款占比放在揽存增存的重要位置,同时要在新旧存款客户转存中做文章,加快调整定期存款付息率。从当前日益激烈的银行间市场竞争情况看,作为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农商行,与其冒着重大风险偏离主业,多渠道涉入自身不了解、不占优势的新业务领域增加收入来源,不如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耕。

(编辑:朱紫云 审核:何莎莎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