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毒品披上「糖衣」 孩子與毒品的距離還遠嗎?

包上糖衣的毒品遭儿童误食的情形,不论国内外都发生过,引起家长忧心。图/取自Freepic

毒品使用一直是世界各国的关注焦点,因为其牵涉到很多复杂的面向,包含爱滋病、成瘾、性剥削、人权等议题,所以联合国 2030 年十七项永续发展目标(SDGs),亦包含了强化物质滥用预防与治疗的指标。

依据联合国药物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提出的2020年调查报告,世界各国有2.69亿人使用毒品,集中在15-64岁。台湾卫生福利部食品药物管理署也在2019年药物滥用案件暨检验统计资料中指出,第一次吸毒的年龄层中,19岁以下就占了20.9%。

孩子与毒品的距离其实很近

全球青少年接触的毒品类型中,大麻是最多人口使用的物质。世界上有1亿9,200万人是大麻使用者,当然,使用人数的多寡也取决于各国法条的规范,以娱乐用大麻逐渐合法化的美国来说,即便法规上仅核准年满21岁的成人使用和种植以娱乐为目的的大麻,但美国疾病管制中心(CDC)仍发现,有超过半数的15至18岁美国青少年曾使用过大麻,甚至有更多儿少吃到的是含有四氢大麻酚(THC)的糖果、饼干……等。

2017年就有三名密西根青少年,因为吃了含有大麻的麦片送医;2020年也发生过一位高中女生,在不小心食用含有大麻成分的软糖后,被发现眼神呆滞、手抖而紧急送医。

台湾虽然有严谨的药物滥用及毒品规范,但儿少接触大麻等二级毒品的情况却也同样明显,根据食药署2020年「12月药物滥用案件暨检验统计资料」显示,2020年学生药物滥用通报统计人数总计为620件,人数最多的是高中职,其次是国中,并以施用二级毒品(安非他命、大麻)为大宗,三级毒品(恺他命、FM2)次之。

2017年1月新北市一名19岁陈姓女子和网友相约到KTV欢唱庆生,喝完啤酒突然全身发抖、口吐白沫,随后倒地不起,送医不治,检警追查发现,啤酒内被掺混毒咖啡包,陈女喝了才暴毙死亡;新北市春晖志工队队长陈天兴也曾在报导中转述发生在小学的罕见案例,查获小学生间流传帮助「大脑放松」的巧克力,验出含有数种毒品成分,其中包括二级毒品。

与美国的情况相似,这些毒品入侵台湾儿少生活的方式,早已不再是我们认知的粉末、药丸,而是幻化成五颜六色的糖果、饼干、咖啡包,以无害的样貌靠近孩子,导致孩童误食。

只是吃了颗糖,没想到竟是毒品?各国毒品伪装成零食、糖果的案例层出不穷,它不仅在成人世界里隐晦迷幻的流通,甚至让危机潜伏在孩子的生活中。

欢迎来到危险的糖果世界

美国,一个立案通过、大麻仅可被成年人使用的国家,为什么在法律规范下的毒品,仍然会对孩子造成危害?反观台湾,不论是大麻或其他毒品皆不合法的情况下,又为何有孩子接触毒品的案例发生呢?

大麻包装与一般食品无异,让人难以分辨。图/取自South Shore Health

美国合法的娱乐化大麻所制成的食品,依法应该只能开放给成年人购买、使用,多元的品项从蛋糕甜点、软糖零食甚至是汽水饮料等应有尽有,但这些食品包装和一般市售包装有何不同呢?看看以上的图片就可以知道了!

事实上,不只大麻食品,国外经验还发现很多含有毒品成分的糖果(drug-laced candies),包装和普通日常产品几乎一样,甚至看起来还非常像知名品牌的糖果和食品,不仅是孩子不易辨认,连大人都可能难以立即区辨,例如大厂牌的小熊软糖、彩虹糖等。尤其万圣节期间,警方都还需要特别提醒家长,协助检查孩子拿到的糖果,因为在这些五颜六色的糖果中,就有可能出现所谓的「毒糖果」。

相同的情况在台湾亦然,只是国内因为法规严谨,并没有所谓合法化的大麻食品,但取而代之的是对人体危害难以预测,以人工化学物再合成大麻、摇头丸等各级毒品的「新兴毒品」,它们同样以精美的糖果、巧克力、咖啡包等包装混淆视听,造成不少儿童误食。

2017年联合报系愿景工程报导,嘉义一名国小男童就曾多次吃了同学请客的小熊软糖染上毒瘾,后来才发现里面有摇头丸成分。

国内检警指出,毒贩为了躲避查缉及增加新鲜感,将毒品伪装成咖啡包、奶茶包、果冻、软糖、跳跳糖或梅片等零食,大量找地下食品代工厂或买进半自动包装设备,将毒品混装成各种食品贩售,有的外包装还会印上可爱图案,甚至连热量标示都仿得一模一样,光凭外观,根本难以察觉,一般寻常家庭小孩或学生不小心就会接触到,轻则成瘾,严重恐丢性命。

在大麻食品合法化的美国各州,即便法律有明确规定包装及标示规范,孩童仍然会因为无法分辨而接触到毒品,何况大麻等各级毒品在国内是列管药物,暗地里却还是有混杂或成分不明的新兴毒品,不断以新颖包装引诱儿少使用,甚至造成孩童死亡等严重后果。

一场全家一起的反毒战役

不论美国还是台湾,孩子的世界早已充斥着披着糖衣的毒品,而我们也深知必须对孩童、青少年建立反毒的观念。但除了加强孩子对新兴毒品的认识外,家长也需把握孩子与家庭关系最紧密的关键阶段,将反毒观念深植于孩子心中,才能有效帮助孩子在未来真正远离毒品危害。

事实上,从儿童发展的周期来看,儿少早期对家庭的依赖程度较高,到大学生的阶段后,孩子已经很难受到父母教育影响,如果可以从小意识到大麻食品或新兴毒品的标示、伪装方法,并且从小让孩子明白毒品对身体有害,也较能防止自己和下一代发生误食,甚至致死的憾事。

亲职专家彭菊仙就建议,父母从幼稚园开始就要植入孩子的反毒观念,因为软糖、巧克力等包装,让判断力更低的小学生难以分辨和抗拒,爸妈绝对需要在孩子小时候就警识到「防毒、反毒」的重要。

此外,因为青少年时期,孩子的依附关系会从「父母」转移到「同侪」,为了展现对同侪团体的效忠,毒品可能轻易破解孩子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基本判断力与坚持,因此父母若能与孩子从小就建立紧密的亲子关系,也能帮助孩子更坚定地面对毒品诱惑。面对孩子的反毒教育,我们需要将战线的时间拉长,及早参与子女的反毒教育,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早在2009年,联合国药物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就强调了家庭参与对毒药品防制的重要性,并出版《吸毒预防家庭技巧训练方案实施指南》(Guide to implementing family skills training programmes for drug abuse prevention),不同于过往消极的反对毒药品使用,此方案更积极地增强家庭功能,如具体的沟通、问题解决、信任提升等技巧,建立健康的家人关系、弱化儿少对于毒品的诱惑。

而我国教育部在「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动纲领」(第二期110-113年)的识毒上有6个策略,也把「强化家长亲职教育,陪伴儿少远离毒品」列进反毒策略中相当重要的一环,由中央辅导地方政府办理药物滥用儿少家长亲职教育工作,提供家长亲职教育服务比率达80%,也办理各式亲职教育课程,提升家长亲职功能,每年700人次以上。

然而,不论全球政府如何防范或制定政策纲领,类似的事件仍旧层出不穷。若要有效预防孩子接触毒品,真的不是只有政府单位或学校的努力,还须父母拥有参与孩子反毒教育的意识并且落地实践。

美国青少年专家Josh Shipp在「解码青春期」一书中的观察案例就曾提及,不少父母虽然感觉到孩子怪怪的,但是会倾向欺骗自己,认为我的孩子不可能吸毒,但其实只要父母愿意多踏出一步,重视且实践家庭教育功能,或许就能避免孩子误食毒品的可能性。

尤其家庭是人类最早接触的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对于12岁以下幼童更是重要的生存资源,为了孩童未来的福祉与健康,家长绝对是反毒防护网中至关重要的存在,父母绝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学校或政府的宣导。

从亲子共学反毒迈出第一步

从美国各国的实务经验来看,由中央到地方且携手家庭的整合教育,是对抗毒品务实的建议做法,如直接介入和大众宣导。

大众宣导是透过不同的媒材来宣传反毒观念,是我们较为熟悉且常见的方式,其中一个媒材就是针对18岁以下的儿童、少年制作的绘本,借由绘本让儿童意识毒品的坏处,或是如何接纳、了解家人吸毒的情况。而直接介入指的是,美国透过卫生及公共服务部,或是遍布各地的诊所,提供父母实质的建议、强化家长参与孩子反毒教育的观念并鼓励共学反毒。

台湾反毒宣导让孩子从游戏竞赛中认识毒品、远离毒品危害。图/国泰人寿提供

对照台湾反毒行动作为,国内向大众宣导反毒的素材非常多元,以较为人所知的反毒推动案例来看,国泰人寿永续校园计划便是一个携手产官学推动反毒的最佳范例。

国泰人寿自2017年承接学生团体保险,同时与教育部国教署共同发起计划,以「从识毒进而拒毒」为核心概念推动反毒工程。从反毒舞台剧、宣导车,到与台大叶丙成教授创办的PaGamO线上数位学习平台合作,导入由反毒专家学者所出的反毒题目以推展反毒电竞宣导,都是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让他们学习反毒相关知识。

并且,国泰人寿也针对家长推出森林大学堂动画,以抗毒懒人包的形式,提醒家长如何观察孩子行为、及早辨识孩子的染毒征兆,从提高父母的反毒认知着手,展开针对家长的反毒宣导。

而不论美国还是台湾,对于直接介入的方式,同样是强调亲子共学,但台湾多数家庭并没有太多时间或机会了解毒品对孩子的影响,如果希望这些家长合作,就需要用更实质的方式来鼓励家长参与,例如提供优惠券等诱因,才有机会止住毒品一代传一代的情况。

此外,也建议家长可善用政府及民间单位提供的学习资源,找出适合自己孩子的反毒素材一起学习,举凡动画、绘本等等,不论素材为何,只要能开启父母与孩子聊反毒的契机,就是家长迈出参与子女反毒教育一个好的开始。

国泰人寿近年相继推出反毒操、反毒集点卡等多元共学素材,除了内容有趣且富有创意外,搭配的许多活动也祭出许多奖励,除了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反毒知识,也有效吸引家长的注意力。当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加入反毒防护网的行列中,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孩子远离毒品危害。

毒药品防治不能只是口号,还需要纳入家庭的功能,这是不论美国还是台湾都深知的解方,但若要真正成功帮助孩子远离毒品危害,还需要父母更有意识地参与孩子的反毒教育,方能打赢漂亮的一仗,和孕育健康不受毒害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