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育用品,岂能荼毒孩子

近日,央视曝光部分学生体育用品中增塑剂含量超标。福建省质检院和宁波市质检院专家对球类、球拍和跳绳共同进行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在覆盖高、中、低三档价位的112批次学生体育用品中,有30批次产品不符合参考标准要求,不符合率为26.8%。球拍产品的不符合率最高,不符合率60.6%,不符合项目为增塑剂;其次是跳绳,不符合率为17.5%,不符合项目主要是增塑剂;球类产品的不符合率为7.8%,不符合项目还是增塑剂。

增塑剂也被称为塑化剂,目前研究已经证实,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增塑剂可以经口腔摄入、呼吸道吸入和皮肤渗入这三个途径进入人体,被认为是人类自己生产制造的产量最大的环境雌激素之一,已陆续被世界各国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

中小学生在每天的运动中,皮肤直接接触球拍、跳绳和球类的时间超过30分钟的比例较高,这无疑增加了增塑剂的渗透风险。如果长期接触高含量的增塑剂,可能导致激素分泌紊乱,影响生殖系统发育,对处于生长发育关键阶段的青少年危害尤甚。此次风险监测样品中竟然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产品增塑剂含量超标,部分样品增塑剂含量甚至超标两百倍以上,这深深地刺痛了公众眼球。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备受公众关注。相比于食品安全等显性问题,体育用品之类的东西如果含有害物质,往往难以察觉。学生体育用品不该成为藏污纳垢的“隐秘角落”,社会对此需给予足够的重视。

像童装童鞋、玩具、儿童家具等儿童用品以及颜料、蜡笔、书包等学生用品的相关国家标准中,都已对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有明确的限量要求。但令人遗憾的是,现行的标准还没有作出要求。

值得期待的是,最近全国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跳绳》国家标准草案稿,专门对跳绳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含量进行了限量要求,征求意见稿有望近期公开征求意见。

即便制定了严格的体育用品安全标准,一些不法商家也会利用监管漏洞生产销售超标产品。这就需要建立健全体育用品市场监管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对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督检查,对超标产品要依法查处,形成有力震慑。相关企业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主动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