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生活/处罚孩子,有用吗?
何谓自律?问到「自律」二字,王意中心理治疗所所长暨临床心理师王意中回答,若把自律(autonomy)两个字从本身希腊原文拆解来看,「自」(autos)指的是自我的部分,「律」(nomos)指的是规律、法律;因此,我们可以说自律是自身与法律的关系,也可以说,自律就是自己是否能遵守自己内在给自己所订下的某种约束、法律。
学会自律前,必经过「他律」王意中临床心理师谈到,其实,自律培养的过程中,必经过他律,所谓的他律就是孩子判定他去做与不做某些事情是因为他行动之后会得到的后果,简言之,就是为了避免被处罚或是能够得到嘉奖而做或不做某些行为。
体罚是一种他律吗?如果用体罚(例如,打屁股)来教育孩子,孩子是否能够因此学会自律?若体罚是无效的,那么当学龄前的孩子出现不合宜的行为,例如,乱动手打人或是弄乱玩具通通不自己收拾这两种状况,家长到底该怎么样来教育孩子,才能让孩子慢慢学会自我规范呢?
处罚不等于体罚王意中临床心理师说,许多家长往往把体罚看成规范孩子不良行为最有效的方法,最主要是因为家长往往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问题解决,事实上,体罚孩子是个不适当的问题解决方式,以打孩子屁股当作处罚来说,当孩子出现打人行为,家长明明不希望孩子继续出现动手打人的行为,但自己却对孩子动手(打孩子本身就是一个打人行为),这么做很容易让孩子出现价值观的混淆,孩子会觉得为什么爸妈可以对我做出这样的行为(打人)来解决问题,我却不能使用同样的行为(打人)去解决我所遇到的问题呢?
面壁思过有用吗?有些家长不会使用打屁股等体罚的方式去处罚孩子,但是当孩子犯错时,会叫孩子去面壁思过,对着墙壁自我反省,这样的方式,是否较能为孩子建立起他律的规范呢?
王意中临床心理师认为,面壁思过基本上是一种暂停孩子享受乐趣的概念,可以说家长有做到有效抽离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情这一点,但是,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即使他会配合家长的指令乖乖对着墙壁罚站(面壁),却不见得能做到反省(思过)唷!很多时候孩子只是乖乖去面对着墙壁罚站,但很可能就站在那里开始发呆,天马行空开始想着其他的事情。
使用「暂时隔离法」(TIME-OUT)王意中临床心理师指出, 针对学龄前孩子不适当行为的纠正,一般会建议使用「暂时隔离法」(TIME-OUT),当孩子出现不合宜行为,例如,动手打人、明明有能力却不自己收拾好玩具,就必须让孩子暂停当下原本享受乐趣的活动,坐在旁边或带孩子到另一个空间,让孩子安静的坐着约5分钟的时间,这种中断对孩子来说其实就是在付出代价,让孩子清楚学习到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王意中临床心理师强调,暂停与隔离的5分钟,最主要是让孩子沉淀心情,也是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情绪也是一种自律)。「注意唷!暂时隔离法是让孩子到另一个空间『坐』下来,而不是『站』着!」王意中临床心理师说。
这样的设计方式其实有它的道理,除了孩子坐下来时,家长的视线与孩子变成了上对下的角度之外,若是孩子是被家长叫去罚「站」,那么当孩子站在墙壁前脚很酸或不舒服,开始动来动去、扭来扭去时,家长往往会忍不住又去念孩子、纠正孩子的站姿:「你不准动来动去!」「你给我站更直一点,脚不准弯!」到最后,又是教养上的失焦,孩子根本不知道他究竟为什么要去站在墙壁前?不知道究竟现在自己该做什么?该学会如何站好站直还是沉淀心情?有时甚至开始跟家长争辩他站得好或不好。
他律:让孩子学会付出代价当孩子总是玩完玩具散成满地不自己收拾,要让家长跟在他屁股后面帮他收拾,其实是因为他并没有从「不自己收好自己的玩具」这个行为中付出任何代价。假若每天晚上的7点是家长陪伴孩子或是孩子自己玩玩具的时间,可是孩子玩完总是不自己收拾,家长应试着在隔天暂停这段玩玩具的时间,这么做是让孩子知道他玩好玩具,若是不将自己的玩具物归原位,他就无法再享受玩玩具的乐趣。
勿将破坏或丢掉孩子物品当处罚王意中临床心理师特别强调,有些家长会以丢掉孩子的玩具或是破坏孩子的玩具来当作处罚,希望孩子能因此学会珍惜或是自我规范,建立起收拾玩具的好习惯;然而,这样的做法也非常容易让教养的重点失焦,孩子会因为自己的玩具被丢弃或被破坏而出现生气、难过等种种负向情绪,往往原本希望孩子能够学会主动收拾好玩具的自我负责习惯都未建立起来,家长又必须再处理孩子因为另一个事件(玩具被丢弃或破坏)而新引发的负向情绪?他律不一定是强制力他律不一定是强制力,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也是个好方法,举例来说,本来为孩子设下的规范是每天7点半要去洗澡,但孩子开始出现拖延或是拒绝,这时候可以运用与孩子玩游戏的方法,拿着洗澡玩具跟孩子说:「你看,他们(洗澡玩具)很想要洗香香耶。」引起孩子的兴趣、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结果一样可以让孩子遵守原先订下的合理规范,在适宜的时间洗完澡。
延宕满足学自律当谈到自律时,我们常常会听到「延宕满足」,也就是要能学会控制自己当下的欲望,而非想得到什么就可以有什么,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呢?
棉花糖实验王意中临床心理师表示,延宕满足是指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需求,包括生理、情绪,以及对物质上的需求,这是自律行为中一项很重要的能力。最常提到的经典例子就是棉花糖实验(Marshmallow Experiment),在这个实验中,实验者先给学龄前的小朋友棉花糖,并向其说明如果他们可以在实验者离开的15分钟内忍住不去吃棉花糖,等实验者回来后,他们能够会获得更多的棉花糖;研究结果显示,那些曾忍住棉花糖的诱惑而再多领到棉花糖的小朋友,进入青少年时期,在校成绩与受挫能力评估都较高。
如何引导孩子学习延宕满足?给予「可以实现」的选项,让他们自己做决定那么究竟怎么做才可以培养孩子延宕满足的能力呢?王意中临床心理师指出,延伸棉花糖实验中的精神,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与选择,透过这样的练习,不论是对孩子自我规范的能力或是自信心的发展都能够产生正面影响。
不过,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在操作上,前提是家长必须给孩子两三个「可以实现」的选项,而不是随便孩子自己爱怎样做决定都可以,王意中临床心理师强调,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无限的或是不切实际(不可能被实践)的选择都是不合宜的;举例来说,家中目前明明只有棒棒糖与饼干,妈咪却跟孩子说:「来,你现在可以自己决定今天下午在家想吃什么当小点心唷?」孩子回答:「我要吃冰淇淋。」然后妈咪又跟孩子说:「不行!你无法吃冰淇淋!」这样只会让孩子在经过思考做出选择后,反而得到的是更多被拒绝的负向经验,无法从中学习。
培养孩子储蓄金钱的概念王意中临床心理师说,以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为例,家长首先可以让孩子了解钱的功能是什么?例如,有了钱才能够去游乐园玩,才可以去亲子餐厅享用美食,才可以得到新的想要的玩具等等,接着,就是让孩子了解如何才能得到金钱呢?可以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每天去工作上班付出时间心力就是在赚取金钱。
等到孩子能够较了解以上有关金钱两个部份之后,不妨为孩子准备一个小猪公,慢慢引导并且鼓励孩子进行储蓄,因为储蓄的过程也是一种等待、延宕满足的过程,尤其是孩子看着自己小猪公理面的铜板从只有几个到把整个小猪公都喂得饱饱的,孩子进而能够再学习他最想运用自己慢慢存到的金钱购买什么东西。
采访撰文/敖庭纶咨询/王意中心理治疗所所长暨临床心理师 王意中摄影/2026儿童拍拍梳化/小敏演出/漂亮妈咪:Q妈、可爱宝贝:Q宝
王意中现职:王意中心理治疗所所长/临床心理师学历:高雄医学院行为科学研究所硕士经历:《爸妈忘记教我的事?──爱朋友也爱自己,教孩子受用一生的人际力》、《301个自闭儿教养秘诀》、《301个过动儿教养秘诀》《不吼不叫,激发孩子内在学习力》、《拆解孩子的青春地雷》、《谁让孩子变成失控小恶魔?──从情绪管理开始,教出讲理好孩子》、《301个专注力教养秘诀》、《标准答案 临床心理师的大格局教养》、《孩子不敢说的40个成长困惑》作者、实践大学家庭研究与儿童发展学系、经国管理暨健康学院幼儿保育系兼任讲师、振兴复健医学中心复健医学部临床心理师、中华民国过动儿协会咨商师
*更多内容请参考:【育儿生活】2015年10月号。http://www.mababy.com/newkm/
*【育儿生活】官方网站。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