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囤积是为了使用还是收藏?
你的囤积是为了使用还是收藏?(示意图/达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从小抱到大的布偶、满是破洞的牛仔裤、磨坏底的球鞋、暗恋对象送的礼物、第一次约会的电影票……,舍不得丢?我们都懂!
本书作者米田玛丽娜是日本新生代收纳专家,东京大学经济系毕业的她,具有数据分析的专业背景,现任职于日本居家收纳服务 Sumally 股份有限公司。
她从「城乡住房经验差异」的田野调查中得到灵感,自 2018 年起展开「不丢东西也能整理住家环境」系列活动,协助无数难以向人生中重要物品告别者,重拾井井有条的美好生活,其中包括多位作家、设计师与企业家。她说:
「越是有创意的人,拥有的物品越多;看看大艺术家,根本没多少人彻底奉行极简主义。」
「那些让自己又哭又笑、拿在手里就觉得十分幸福的宝物,正是创造独特人生的泉源。」
「越是渴望活出自我,就越会将物品视为妆点人生的伙伴,并享受、热爱与物品的邂逅。」
【精彩书摘】
囤积是人的天性,大家总认为备而不用没有什么坏处,反正之后总有一天会用到;也可能纯粹是因为兴趣使然,每次看到那样的商品就想买,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越囤越多。
然而,重复购买和收藏尽管乍看之下很相似,两者却完全不一样。所谓重复购买是以使用为目的,且不会限定于某一个种类。相较于此,收藏则纯粹是因为对这件物品有爱,且热中于扩充搜集的数量。例如,你可能会一再购买平时爱用的牙膏、洗面乳,目的终究是为了使用,这种就属于重复购买;但如果一再购入喜爱的偶像贴纸,且数量高达上百张,这就不是重复,而属收藏。
话虽如此,也有部分人士会把化妆品、橡皮擦、纸胶带等消耗品当作收藏,这种情况下的分类有点困难,大致可用「这个物品的收藏是否能够称为兴趣」来分辨。就整理的观点来看,唯有属于兴趣的物品值得珍惜,其余因重复购买而囤积的物品就必须妥善处置。
老是担心突发状况,而习惯囤积日用品或食品的人,要注意避免重复囤货。
实际上,就防灾观点来看,囤货量只要维持在全家够用两个星期即可;超过这个上限的囤货都属于无谓的重复购买。
我曾经协助过一个三口之家整理环境,明明只有三个人住,家里却一口气囤了10瓶洗发精。这家人使用洗发精的速度大概是一个月一瓶,尽管囤货的目的是为了防灾,但应该很少会有连续十个月都没办法外出购买洗发精的灾害吧?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先前碰上折扣商品优惠,所以才一口气买了这么多。
若你家的备品及储备粮食数量已超过建议标准,现阶段也只能慢慢将之消化完毕。而为了避免日后再度重复囤货,大家同样可以按照前文提过的方法,将备品和储备粮食以手机拍照、列成清单,以利后续管理。
折扣商店、优惠促销完全就是囤积症患者的天敌,这种一看到好康就情不自禁地想多买一些带回家的心情,相信大家应该都有过。就连在网路购物也一样,为了达到满额免运费的门槛,往往就会不自觉地买下超出实际所需的备品。
如果你对「超值」、「优惠」之类的字眼比较缺乏抵抗力,就试着和房租以及人事成本比较一下吧!例如,购买10瓶便宜洗发精,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搬运劳力?收纳10瓶洗发精的空间,又占了一个月房租多少比例呢?
切记,空间也是一种成本。正因为居家环境的空间有限,所以更应该多留一些空位给有爱的物品。
▍提高能见度,就能早点用完
早点把东西用完的诀窍在于配置的地点。
你得设法提高该物品的能见度,让自己更容易使用、就算表现得稍微霸气一点也无妨。如果这样还是没办法把东西用完,那就大方转送给周围的人。
以我的化妆品、眼影为例。以前,我都是把15个眼影全放在化妆台上。其中还有不少是名牌货,因为十分珍贵,所以我会将之收纳在比较难拿到的深处;开架式的平价化妆品则放在较容易取得的外侧,方便平时使用。
但因为名牌化妆品顶多一个月用一次,迟迟用不完,等我意识到这个事实之后,才发现那些名牌货已经过期了。另外,也有可能因为我知道自己平常用的是便宜的眼影,因此下意识地不满意自己平时的妆容,就在这种不平衡的心理之下,我又会不断添购其他的眼影来填充心里的不满,因此越买越多,形成恶性循环。
为此,我改把名牌化妆品摆放在化妆台外侧,同时把数量众多的平价眼影放进上班、回老家、上健身房等用途不同的包包里。另外,我也规定自己「在所有的眼影全数用完之前,绝对不买新的」。最后终于成功解决了重复囤货的问题。
美国曾做过统计,约有600万人口有严重的囤积行为,平均每20人中就有1人有囤积症,各种年龄层都有,算是相当普遍的问题。习惯大量囤积的人,普遍
具有人际上的困扰,容易导致家庭失和、夫妻离异、生活孤立,更造成环境脏乱、病菌孳生。但只要确实遵守囤货的建议标准,即可在安心过活的同时,打造井井有条的居家空间。
【作者简介】
米田玛丽娜(Komeda Marina)
日本整理收纳顾问一级检定合格。
2014 年从东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加入住友商事株式会社,负责电子商务领域的商业投资。
2018 年之后,转任 Summally Co.,Ltd.,主要负责财务和数据分析。现于一桥大学专攻金融硕士课
程。
童年于茨城县和宫城县度过,在作家祖父和研究者父亲的影响下,身边总是被许多旧东西包围。成年后,她根据自身所经历的城乡住房差异经验,以及 Summally 内部多达百万笔「物品数据」的消费者调查结果,开始提倡「不丢东西的整理术」。后续更协助多位作家、设计师与企业家等爱物者重整住家环境。
她所做的「住房空间与消费者物欲」调查,曾被电视节目《呼呼秀秀》(ちちんぷいぷい)、女性杂志《女性 Seven》等各类媒体采用。同时也在 My Navi 等网路媒体连载空间整理专栏。
Twitter:@komedamarina
《不丢东西的整理术》/方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