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要多少钱才够? 三大桥墩为自己盖一座快乐之桥

先从清楚自己的目标开始,目标应该要和你生命中重要的事一致。(图/shutterstock提供)

多数人的投资动机来自于不足、想要更多,但这种心态只会让人变成贪心的猴子。本书从在财务管理上最核心的问题出发──「多少才够?」帮助个人打破传统从「钱」出发的财务计划,聚焦于符合人生价值的理财规划,只要一个致富思维,就能实践一辈子都富足的人生。

精彩书摘

让我们来看看你的三大桥墩

●第一根桥墩:定义并了解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及目标

先从清楚自己的目标开始,目标应该要和你生命中重要的事一致。说比做容易?假如清楚知道哪些事可以让自己快乐,我们就会一直努力去做,不是吗?根据夏普的看法,这就是问题之一。我们其实花太少时间思考能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却花太多时间精力追逐无法真正得到满足的目标。接下来几章将探索可决定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的策略

思索人生目标时,至为重要的是,要按照时间范围来分类

→短期目标:每周吃一次好料、每个月和另一半一起休个短假、放假日,或是加强专业能力。

→中期目标:买第一栋房子或是改善现有的房子、成家、规划子女教育,或是到海外度长假

→长期目标:打算何时退休,以及退休后的生活规划。通常你会发现这些也就是中期目标的延长。

以下是顶尖理财顾问经常用来协助客户厘清人生目标的问题。不妨花点时间,思索一下你的答案

‧你最大的成就是什么?原因?

‧你对未来感到最大的不安是什么?

‧激励你努力的动机是什么?

‧明年最想要达到的个人目标是什么?三至五年后又是什么?

‧五到十年内,在工作、个人及财务这三方面,最希望成为什么?

‧你的兴趣嗜好有哪些?如果有闲钱的话,会用来做什么?

‧在你的职业生涯、个人生活及家族亲友间,希望留下些什么?

‧你和家人希望未来能实现、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万一办不到,你的感受会如何?目前你又愿意做什么牺牲来实现这件事?

多少钱才够?为什么?而你又是怎么判断的呢?

一旦决定了自己的目标,你可能会发现清单太长了,而不太可能全部完成,这时候就得取舍。因为没有人可以得到全部想要的,所以才需要排列优先次序。可以选择现在过得舒服点,把钱花在当下满足短期目标;或决定把钱省下来,为提早退休预做准备。一旦确认目标,就可以往回推算。为了实现日后目标,现在就需要开始详细规划。

●第二根桥墩:在符合人生价值观及目标的前提下,建构一套妥善运用自己资源的理财策略

勾勒目前及未来的财务资源会比想像中还要简单而有趣。事实上,花些时间想想自己在人生各阶段希望能达成的事,很有激励效果。

基本的步骤包括:用编制预算的方法,先确认目前的收入及支出。不必过于精准,只需预估就足够当成起点。在任何一家文具店都能买到收支本,或是请理财顾问帮忙。同时列出资产负债,借此算出资产净值

预估中期(三年)及长期(五至十年)的收入及支出。先计算可能储蓄的金额,再分别预估在中期、退休时及退休后几年内,扣除负债之后的资产成长状况。在所希望的退休生活品质下,试算估计的退休金足够支付多久,这是个很有价值的练习。

平衡目前及未来的需要与目标。在进行这个试算的过程中,将渐渐发现在目前的计划里,有哪些重要目标是负担得起。如何在退休后所向往的财务安全和生活品质,与目前的日常生活开销两者之间求得平衡,是大家要面临的重大挑战,尤其是当家里还有待养育青少年及年迈的父母,这个挑战就显得特别严峻。

亚洲某些地区的理财规划显得更艰辛,因为部分地区的文化要求晚辈必须负担年迈父母的晚年生活,但人们却愈来愈长寿,而物价愈来愈高,养育孩子的费用同时也不断提升,再加上大多数的人都希望在照顾家庭成员以外,还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在缺乏社会福利制度的协助之下,这也难怪亚洲中年人自嘲自己是「三明治的一代」。

省下一块钱,投资一年下来后,不论赚或赔五%,对财富不会有什么大影响。但如果不先省下这一块钱,什么都得不到。经过时间的推移,投资报酬率会产生巨大的复利效益,加上定期定额储蓄性投资后,蛋糕就会愈来愈大,而蛋糕上的糖衣也会愈来愈厚。当完成预算编制后,先确认结余有多少,并且确保每个月都会将其加入定期定额的投资计划中不会乱挪用。

●第三根桥墩:发展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

确认人生目标及安排好财务资源之后,整个理财架构下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要素,就是要建立投资策略。为了获得实现人生目标的最高机率,根据目前及未来的财务状况,投资组合该配置多少比重在成长性资产(例如股票和不动产),将是最重要的投资决定之一。

投资策略可以帮助你根据真实的情形和选项,决定适合承担的投资风险是多少,而非根据武断的问卷,就将自己归类于积极型或是保守型的投资人

《多少才够?》/天下杂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