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生活】 温柔教养对我的孩子行不通?

温柔教养vs.虎妈教养,无所适从?亲子馆的家庭五花八门,有的全家人冒着寒天全员出动,只为了好好呵护金孙宝宝;有的新手爸妈开心喜悦的跟着孩子一同探索这个全新的游乐世界;有的妈妈精明干练地抱着一个还在怀里睡的正香的宝贝、牵着一个走路不稳的小姐姐,同时还眼明手快的指挥跑在最前方的哥哥要小心注意不要撞到人。但每每到了要闭馆时候,就是开始考验这群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的时候了!孩子开始赖在地上打滚大哭不要回家,或是含着眼泪不肯交出刚刚等待好久才轮到他玩的小车车,我看到有的爸爸开始紧皱眉头,妈妈音量变得大声喝止,于是有的孩子放声大哭,有的不仅打滚,还开始用力捶打蹲在身旁劝说的妈妈。面对这些哭闹起来一发不可收拾的小恶魔,爸比妈咪们的教养方式该如何选择?

认识现代育儿趋势──温柔教养比起过去透过高压控制的虎妈式严厉管教,温柔教养似乎已慢慢成为了育儿的首选趋势,所谓的温柔教养强调的是:

1.不用体罚、打骂方式来管教孩子让孩子了解问题的原因学会自律,而非因害怕父母威吓所以被动的服从。

2.尊重孩子选择了解孩子的个别差异并适性发展,而非强压灌输父母自身的期待。

3.同理与接纳孩子的情绪接受孩子的限制并且给予包容,让孩子也能觉察自己的情绪反应,并学习更佳的情绪管理。

4.正向肯定的语言透过鼓励取代惩罚,除了改变负面行为外,亦能增强孩子的正向行为。

孩子令人抓狂时,虎爸虎妈才管用?现在的人们生的少,养育孩子的资源多,每个宝贝在成长过程中无不受到许多的疼惜与关爱,许多爸比妈咪都希望孩子在温暖正向的氛围中,能够更加好好的稳定长大;然而遇到上述令人抓狂的情形,很多家长还是会直觉性的使用虎爸虎妈式的管教,原因是严刑责罚能够立即有效的抑制负面行为,二来权威式的管教可以建立父母权威,不让孩子爬到父母头上,避免再犯。

家有性情儿好苦恼,爸妈怎么办?想用温柔教养法,但像上述的情况,屡见不鲜,招数用尽的抓狂或挫折爸妈?到底该怎么办呢?

什么是「性情儿」?虽然知道温柔教养益处多多,但并非每个孩子都这么容易安抚与受教,尤其又以「性情儿」(spiritedchild)的家长,更是感到加倍辛苦;性情儿一词来自MarySheedyKurcinka于2006年出版的「家有性情儿」(RaisingYourSpiritedChild)一书,指的是比一般孩子拥有更多激烈情绪反应、知觉敏锐而容易分心、对任何事物都相当敏感、顽固坚持而不喜欢变化,并且总是充满活力的儿童,他们不像过动儿,但是孩子一般会有的令父母困扰的状况,在他们身上变更加明显,好比说给予吃面或吃饭的选择,性情儿会坚持只肯吃面包,或是因为下雨而改变了上学的动线,性情儿会抓狂哭闹到父母得从原点重新带着孩子走一遍才肯罢休…等。

温柔or处罚都行不通?进入孩子的世界了解他面对这类的性情儿,顺应其性情,找出孩子的优势帮助其发挥、适应是很重要的。父母在温柔管教时往往会感到山穷水尽而疲乏,但处罚管教对这类的孩子更是无效,性情儿无法在自己固有的游戏规则里头跟强硬的父母妥协,只会更剽悍地顽固反抗而两败俱伤,此时温柔教养才能帮助父母真正的了解孩子,进入他们的特别世界一起感受经验,陪他们顺利长大。

你不知道小孩有多难对付-知道容易做到难!情境1:你让他选要粥还是松饼,他就选法国吐司…温柔教养很大的特色是给予孩子选择的空间,并且尊重孩子,因此给予设限与选项是很不容易的,除了要能订定针对孩子的需求(饮食、游戏等),又要符合父母对于安全、健康标准的选择外,父母应先去思索「自主做决定」,以及「不想改变」对孩子的重要性,并给予回应与同理。妈妈可以告诉孩子:「我知道你之前在学校下午的点心都是法国吐司,但是今天家里只有粥或是松饼,如果你没有办法从这两样中做出决定,今天会由妈妈帮你选出来。」

保持温和的态度,但是要能坚定地遵守原则让孩子知道「我理解你≠我同意你这么做」,孩子可能会开始哭闹、在地上打滚,此时若是父母怕吵、怕丢脸就马上妥协,温柔教养会立即失效,孩子会记住父母的弱点,以后同样的情形会再度发生;但当发现他无法透过无理取闹达到目的,之后哭闹情形的时间与爆发程度都会越来越少,父母真的需要很大的耐心坚持下去,改善的情况虽不像虎妈式管教立即见效,但长久下来比较会有治本的功效。

情境2:天气很冷,儿子还是坚持要穿短裤,只好让他穿短裤出门…让孩子自己体验后果能够开放让孩子自己去经验行为的后果,来养成自律习惯的父母是很值得钦佩的,运用后果的方式有两种:

1.自然后果指的是在安全无虞的情形下,让行为自然发生的结果去教导孩子,像是孩子不爱穿外套出门,妈妈可让孩子在外头待个10〜20分钟后再让孩子进来,听听他的想法,也许孩子会给自己台阶下而辩解刚刚觉得不需要穿外套的理由,不要急着反驳孩子,应温和的表示了解,并再次给予穿上外套的建议。

2.逻辑后果许多行为后果可能是会伤害孩子的,因此父母需要设计逻辑后果来让孩子学习,像是乱丢的小车子可能会不见、被踩坏,但是父母不需要真的在孩子面前踩烂小车来惩罚他,可以把小车收起来,告诉孩子因为他没有放回车子的家,因此会有一个整天是无法玩他心爱的车子的;下回再发生时,父母可先把逻辑后果告诉孩子,孩子便会马上记起「玩具要收好,才能够下次再玩」的游戏规则。

但父母应依循3原则然而,在开放孩子自己去经验的同时,父母也可依循下列的原则:

1.安全是首要考量如果孩子想直接冲向大马路,请直接把孩子抱走,虽然孩子可能会因此受到惊吓,但事后的安抚与关系修补,仍能让孩子回复平静并且学到重要的一课。

2.给予危险性较低的选项让孩子做选择如果外面已是寒流来袭,此时并不建议让孩子光着脚丫就跑到户外去感受温度,但可以开放孩子站到阳台待个5〜10分钟,让他去评估更冷的户外是否要穿得更加保暖。

3.陪伴孩子去尝试炉火很烫时我们不可能让孩子直接去摸,但可以抓着孩子的手,一起在滚烫的锅边轻轻挥动感受温度,同时提醒:「你看,再靠近的话手就会烫伤了!」

情境3:「红包袋毁了!妈妈帮我修理变新的!」怎么可能把揉烂的纸变新?母子俩为此拉锯了1个多小时…面对有奇怪坚持的性情儿,考验着父母脑筋急转弯的能力,看看能否在孩子火山爆发前找到他最介意的关键点。大部分的时候,父母都会束手无策,那么此时好好安抚孩子的情绪是很必要的。

同理孩子的情绪温柔教养的父母会感到挫折,觉得光说道理对孩子都没有用;而面对父母的长篇大论,其实孩子并没有感受到自己被理解,才会更闹脾气。因此在说理前,爸妈可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说出他的感受,像是:「这个红包是妈咪亲手做给你的,跟外面买的不一样,所以你才会这么珍惜对吗?不能把烂烂的红包袋变回新的样子你一定很失望、觉得很。」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了解、有人站在同一边时,才会开始静下心来,听听别人怎么说。

了解行为背后的需求有的时候孩子已经够大了,足够知道事情是不可能的,但还是不合理的要求父母,此时父母得透过自己对于孩子的理解,探索可能的原因,好比说孩子是否因为早就跟同学们夸下海口,要带红包去学校给同学们看?还是孩子暗自把妈妈送的红包袋当成自己的幸运物,一旦毁了就没有安全感了?当找到真正的原因后,妈妈可邀请孩子一同想出其他的解决方法,孩子能自己选择解决的方式,也会对结果感到满意、表示同意。

情境4:小孩个性超级坚持,还没2岁已经会3岁的谈判能力;爱思辩的小孩,爸妈常有山穷水尽的感觉…父母应言行一致,绝不敷衍或胡扯强辩当我们决定要和孩子沟通、给予选择的时候,我们本来就要有心理准备──孩子会有自己的想法跟意见,因此给予包容接纳是很重要的,此时爸比妈咪要能不被激怒、不慌张,并且谨记绝对不用借口跟孩子硬辩强拗(如:今天没有钱可以再买玩具了,之后孩子知道爸妈有钱,就会以此争辩),既然孩子开始爱思辩、拥有清楚的逻辑了,让孩子知道现实的状况、父母的考量以及可能发生的后果,也是温柔教养的一部分。

对于爸妈来说比较困难的是,必要的时候得向孩子承认限制、解释例外,例如:「妈咪去接你的时候等太久真的好饿唷,只有麦当劳可以买,但是吃了一次就知道真的太油腻了,可能一个礼拜都要好好做运动、不能喝有糖的饮料,才会身体健康!」爸妈也是跟着孩子一起成长学习的,孩子如果能在爸妈身上学习到「保有弹性」、「勇于认错」的特质,对于孩子成熟发展会更有帮助。

不能「只有温柔,没有教养」!所谓的温柔教养,并不代表父母永远都是慈祥和蔼的面貌:不与孩子起冲突、孩子一哭就妥协放弃、不出手管教孩子。这样的父母「只有温柔,没有教养」,是很可惜的。

有的父母在孩子玩具被抢、大哭大闹时仍然语气温和的说:「下一个就轮到你啰,我已经跟哥哥说好了,不要哭了,没什么好哭的。」但从头到尾都没有试图同理孩子、跟哥哥沟通,只是一味的想用心平气和的口吻来让孩子安静下来;或是孩子一哭就急着安抚孩子说:「好了好了,那先给你玩,下次就不可以啰!」孩子没有办法学会应该要有的规矩,久了还是会发现──父母的温柔只是一种敷衍,父母也会很挫折的觉得孩子怎么温柔安抚都不见效果。

父母的身教言教必须一致,同时也检视自己对于孩子的期待与要求是否合理,孩子在温柔教养的过程中,最大的学习不是来自于父母温柔地说了些什么,而是透过父母「温和、坚定但一致」的态度,知道什么样的行为表现才是合宜的,不是因为恐惧、害怕被父母责罚,或是为了讨好、应付父母才为之。

给爸妈的小提醒父母是人不是神,同样的,我们的孩子也不会是神童,只是人而已,在「家有性情儿」的书中,作者给家长的座右铭是:「追求进步,而非追求完美。」这句话很适合送给每位爸比、妈咪心中常记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因此当然没有一套标准流程可以套用在每个家庭中,我很鼓励家长在面对孩子古怪稀奇的言行时,也可换个角度,欣赏他们总是源源不绝、鬼灵精怪的点子,并能对他们独特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予肯定;我曾带领过孩子进行枯树叶创作的美术游戏,孩子们因抢夺而把叶子撕破了,最后居然能和解并共同创作,把有缺口的枯叶变成纸上一条条张嘴的小鱼,虽然他们不是那么的乖巧又100分的完美,但是看到他们的努力与改变总是教人感动!

文╱台北市万华亲子馆副馆长咨商心理师 陈彦琪辑╱张玉樱 摄影潘朵拉儿童专业摄影本刊资料照/温柔妈咪:王凯晔;贴心宝贝:赖雨霏(人物与内容无关)

陈彦琪现职:台北市万华亲子馆副馆长兼咨商心理师、旭立心理咨商中心咨商心理师学历: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心理与咨商学系硕士班毕业经历:财团法人利伯他玆教育基金会咨商心理师、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特约咨商心理师、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松德院区精神社工科社工员

*【育儿生活】官方网站。http://www.mababy.com/

*更多内容请参考:【育儿生活】2016年03月号。http://www.mababy.com/new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