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热病袭桃园 减产达3~5成

桃园市大溪、观音、龙潭及八德区为稻热病热区,农民叹减产3成以上。(陈梦茹摄)

近期为稻作收成期,水稻在插秧后35至50天后若遇到气候变化大及高湿环境,容易引发稻热病,稻热病也是全世界水稻主要流行病。桃园有代耕业者指出,这期平均减产3成,严重者甚至高达5成,农业局也点出大溪、观音、龙潭及八德区为稻热病易发生的热区,持续加强宣导鼓励农民投保水稻险,降低耕作的风险。

「原本应是快乐收成的阶段,农民却苦哈哈!」市议员段树文表示,台湾从去年起年均温为24.56度,相较过去100年均温上升1.53度,成为史上最热的1年,最近稻田陆续收成中,由于天气过于闷热,许多农民反映稻作得了稻热病,收成相当的不理想。

在大溪、八德耕作的代耕业者游能淦坦言,这期稻作收成减产3成以上,最严重者有农民产量直接砍半,早在稻热病发生前已有预防性点药2次,北部稻作通常点药预防就不太容易发生稻热病,没想到今年这么严重,约有5至6年没有遇到规模这么大的稻热病。

游能淦说,稻热病不仅会影响产量还会造成品质下降,虽然产量下降价格会稍微上升,但碾米工厂若看到品质不如以往还是会砍价,所有的损失由农民自行吸收,只能把希望放在下期稻作。

农业局说明,稻热病是全世界水稻主要的流行病,今年稻热病是因3月气温回暖、温差大、又遇下雨,相对湿度高而未能及时掌握防治时机,盘点市内稻热病的好发区包括大溪、观音、龙潭及八德区。

农业局表示,作物病害防治的原则是预防重于治疗,已多次函请各单位向稻农宣导勿过度施用氮肥,避免稻热病加剧。另针对农民反映稻热病严重,今年水稻收入保险上路,即便不是天候造成的灾损,只要损失达到产险理赔标准就可启动理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