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幻想曲」直面黑暗時代 烙印人民的罪與痛
「浩劫之后,是什么纠缠人们近百年不放?」法国当代作家菲立普.克娄代新书「德国幻想曲」,以5篇发生在战后德国的故事,试图看见这段黑暗时代印刻在人民身上的罪与痛。联合报系资料照
「浩劫之后,是什么纠缠人们近百年不放?」法国当代作家菲立普.克娄代新书「德国幻想曲」,以5篇发生在战后德国的故事,试图看见这段黑暗时代印刻在人民身上的罪与痛。
克娄代(Philippe Claudel)1962年生于法国,身兼大学讲师、作家和剧作家等身分,着有「林先生的小孙女」、「波戴克报告」等书,作品「灰色的灵魂」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2008年他跨足电影领域,首部自编自导作品「我一直深爱着你」更获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肯定。
「德国幻想曲」描述在历经集中营事件后,5名德国平民如何面对周遭已成断垣残壁的日常,将生活过下去。在他们的故事中,将反复出现同一个男人的身影,这个身影也将贯穿他们的人生。本书除带出集中营历史事件对一般人影响外,也刻画这些人在生活中与旁人产生「断裂」的瞬间。
木马出版编辑涂东宁告诉中央社记者,克娄代擅长以平实诗意的文字剖析复杂的人性面貌,其文字风格在「德国幻想曲」里以5个结构精巧的短篇展露。
全书时间年代由战争甫结束、东西德统一横跨到近代,情节各自独立,唯一交集是每篇故事都会提到的人名「维克托」。涂东宁表示,克娄代并未明指此人在各篇的关联性,称为其「刻意留白的小说,呼唤读者填补空白,自己成为作家」。
涂东宁指出,「德国幻想曲」处处指向纳粹带来的浩劫与罪愆,甚至在战争结束后,其亡魂仍纠缠不放,而人们是否能指认出在背后牵引他们的鬼魂究竟是什么,则成为全书重点。
涂东宁认为,一如作家朱嘉汉在导读所写:「如果你不注意历史本身,就会充满陷阱,重复着无知;如果你注意,就会看见线索,而看见隐藏的事物。即使真相可能永远未明,至少会知道有什么藏在那。」
克娄代亦在全书尾声与读者对话,指出书中收集他写于不同时期的作品,尽管书写时机与环境各不同,但都围绕长久以来对他很重要的主题:「不一致」、「罪恶感」与「记忆(个人/集体记忆)」。
克娄代透露,20世纪的德国成为全书背景,是因方才提及的主题,「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比德国更能找到它们最悲惨的化身」。
另一方面,法国出生的克娄代从小与德国比邻而居,从而与德国的景色、文化、语言、历史发展出一种关系,吸引他又令他恐惧,宛如一面镜子,「我从镜中看到的不是我之所以为我的这个我,而是我有可能成为的那个我」,德国教会他许多关于「他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