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从西门子经历看,减少对华依赖难

来源:环球时报

德国《证券报》7月29日文章,原题:对企业来说,对华“去风险”可不容易 副题:事实证明减少对华关键依赖非常具有挑战性,西方企业仍需从中国市场获得具有成本效益的采购和销售收入 2023年7月13日德国政府发布“中国战略”。这份长达64页的文件强调迫切需要减少关键领域的依赖。但事实证明,更广泛地实施“去风险”战略非常具有挑战性。

西门子能源的风电部门对此有切身的体会。该部门对中国材料的依赖尤为严重。俄乌冲突爆发后,西门子能源首席执行官布鲁赫警告说,当前对能源转型至关重要的材料有60%来自中国,风力发电机所用的稀土永磁几乎100%由中国公司供应。虽然西门子能源建立了替代供应,但布鲁赫承认从别处采购将导致成本上升。一年后的结果不容乐观。该公司强调,虽然建立多元化供应链仍是当务之急,但 “事实上,成本仍是风能行业的主要关注点,而替代品尚不具备竞争力。”

巴伐利亚经济联合会总干事贝特拉姆·布罗萨特说:“经济低迷时期,企业效率优先。”德国经济研究所(IW)的研究报告《2023年进口侧对华去风险》指出,尽管 2023 年出现一些调整,但对中国的进口依存度与前一年相比基本保持不变。

中国仍是至关重要的市场。德意志银行的“德国制造”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市场对德国企业尤为重要。Deka投资公司代表斯佩奇在今年年度股东大会上称,西门子在数字工业领域高度依赖中国。

决定在哪里生产时,效率和成本是重要因素。例如,Einhell公司向DIY爱好者销售建筑和园艺工具,其大部分产品一直在中国生产。除了在昆山的生产,该公司今年开始在东欧生产电池。其他一些德国企业采取类似做法,但避免引起注意。毕竟,重要的是不要疏远中国人。

在国际上扩大规模不可避免地涉及中国。例如,饮料灌装和包装系统制造商克朗斯目前在华收入仅占其总收入的7%。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近日宣布,计划将该公司在中国的产能翻番。

与中国“脱钩”或减少关键的进口依赖是个挑战。亚太地区企业越来越多在本土市场之外竞争。例如,汽车行业就面临来自比亚迪等中企的竞争。克朗斯公司也预期这种情况,并得出结论:我们必须在中国先行一步,才能应对中企的竞争。(作者迈克尔·弗莱米希,陈俊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