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消费、新能源,反转逻辑逼近!

本周地产板块领涨大盘,跟一周之前凄凄惨惨的状态完全反转。

主要原因是外媒报道,高层将设立一个房地产基金,筹集最高达3000亿元资金收购烂尾楼,协助开发商解决债务问题。

这项由中国央行支持的基金,初期由国有的建设银行出资500亿元,并由中国央行拨出300亿元再贷款。

如果这个模式可行,其他银行也将跟进效仿,目标是筹集2000亿元至3000亿元。

基金将用于购买未完工的房地产项目并完成建设,之后作为政府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一部分出租给个人。

这项房地产基金将支持10多家开发商,包括陷入债务困境的恒大集团。

另外,多地也传出二手房指导价明显放松的信息,贝壳统计的7月全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4.35%,二套为5.07%,分别较上月下降7个、2个基点,平均放款周期25天,较上月缩短4天。

随着放松政策加码出台,相信未来2-3个月地产销售将迎来一个比较明显的回暖。

在上周的文章中,君临便指出——

“这个时候最好保持耐心。

有经验的、勇敢的投资者,可以抄底地产链上的优质公司,优选建材、家电、家居板块。

胆子小一些的,可以拿着食品饮料、消费医疗、大金融板块。

泡杯下午茶,耐心等待通胀回落之后,周期下游的业绩大反转行情,这是价值投资者不应错过的机会。”

没想到这么快就应验了。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这个话题继续深入。

1

我们曾分析过,上半年的核心主线是两条:

国外,俄乌战争导致通胀再起,上游资源股的涨价和下游消费股的成本高涨;

国内,疫情封控导致消费低迷,地产、大众消费、非新冠医疗板块,收入大幅下滑,而制造业受影响较少,并在出口助力下业绩亮眼。

但下半年,行情很可能反转。

国外,俄乌战争的常态化使得边际风险减少,一些供应链问题逐渐得到改善,比如最近俄乌土三方达成协议,让滞留乌克兰的粮食可以经黑海出口。

美国加息逐渐上升为新的主线,加息导致经济衰退、消费减少、通胀风险解除、上游的资源股开始下跌。

截至7月中旬,原油、铜、铝的价格自3月高点已分别下跌超过20%、30%、40%。

因此,下半年押注通胀下行的消费板块,将是胜出的一大逻辑,而出口制造业将出现较大的风险。

国内,政府吸取了上海的教训,通过常态化防控机制来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比如15分钟核酸采样圈,在一线城市和人口千万以上的大城市,现在几乎都在实行“最短48小时、最长7天”一次的核酸检测。

这就使得疫情能及早发现,及早控制住,类似上半年的困境,应该不会再犯了。

另外,今天首款国产新冠药获批,防疫又多了一个重要的武器,未来相信社会对病毒的恐惧将逐渐变轻,这对消费板块同样是一个大利好。

这也是今天旅游酒店板块大涨的核心逻辑。

那么,哪些消费板块最值得看好呢?

君临认为,主要是以下几条逻辑线——

第一,从需求端看,由于当下社会失业率还比较高,大众消费复苏缓慢,因此服务于有钱人的细分板块最值得关注。

比如白酒、免税店、化妆品、医美、消费医疗等板块,像眼科、牙科、生长激素等行业,逻辑跟医美类似,有望率先迎来复苏机会。

尤其是医美、消费医疗,暑假刚好是学生“摘镜潮”、“整牙潮”的消费旺季,值得重点关注。

另外,暑假旅游也将带来餐饮业的复苏,卤制品、调味品都将迎来业绩的反转。

第二,从供给端看,通胀回落将给成本敏感的大众消费品带来业绩改善的机会。

这些板块包括:食品饮料、家电、家具、文具、纸制品、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

这里的食品饮料,通常不包括白酒,毕竟白酒的毛利率太高了,成本不是关注对象,相反,毛利率越低的受益程度越大。

一般的食品饮料,像调味品、卤制品,农产品的成本超过了40%,像饮用水,瓶子的成本比水的成本更高,而瓶子是石油炼制的化工品。

其它的家电、服装等,铜铁金属和塑料、化纤等石化材料的成本占比也很高,一旦通胀成本下降,都会迎来业绩的爆发。

而航空、快递等交通行业,也将显著受益于能源降价。

这样看,高端消费更受益于经济复苏,大众消费更受益于通胀消退,到底谁的机会更大呢?

有券商研究了历史上PPI-CPI剪刀差收敛的类似行情,认为下半年的这波机会跟2015年1月-12月、2019年4月-10月的基本面比较相似。

在这两个时期,都出现了猪价上涨而核心CPI稳定、PPI回落、剪刀差收敛的一系列相似因素。

核心经验就是:

第一阶段:交易猪周期的上行,持续1-2个月。

(今年6月猪价明显上涨,截至7月18日养殖板块6-7月上涨超过25%,显著高于其他消费行业。)

第二阶段:由于成本缓解带来的利润率改善更为确定,市场交易通胀消退逻辑,成本项敏感的家电、食品、日用品等大众消费开始跑赢。

第三阶段:消费回暖趋势明朗,白酒、医美、化妆品等涨价能力强的板块后来居上。

另外,今年啤酒和家电板块也出现了明显的涨价潮和高端化趋势,以冰箱/集成灶/清洁电器为例,截至6月三者价格分别较年初上涨10.5%/5.9%/11.9%。

当然,每个阶段基本面形势有差异,逻辑也会有差异,这里仅供参考。

2

新能源和汽车等赛道股,当然也受益于内需复苏和通胀下行这个大逻辑。

但是,这些板块始终要面临三个风险点,不得不提防:

第一,估值太贵。

经过5、6月的上涨,赛道股的估值和交易拥挤度已经重新回到了历史最高位,只有短线韭菜才敢去接盘了。

第二,产能过剩。

由于过去两年上马的产能将陆续投产,光伏和新能源车的上、中、下游将分别在三季度、四季度、明年一季度,逐渐进入到产能过剩阶段。

第三,出口萎缩。

这是最大的风险,当下已经进入交易逻辑。

本周,意大利总理德拉吉辞职,欧洲政治再度陷入动荡,动荡的背后反映的是意大利将陷入债务危机的困境。

在美国加息的大背景下,欧洲债务危机正迎来2009年之后的2.0版本。

在十年前的“欧猪五国”风波中,规模较小的希腊率先爆雷。尽管当时欧元得到了维系,但希腊还是发生了主权债务违约。

眼下,意大利的债务危机要比当年的希腊复杂得多。

首先,意大利政局四分五裂,随着总理辞职,迫在眉睫的问题根本没人来解决。

目前,意大利的债务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50%。今年6月,意大利的债务高峰甚至达到2.88万亿欧元。

相比之下,十年前欧债危机爆发时,希腊3000亿欧元的债务就引发了主权债券投资者的恐慌。

其次,意大利是欧盟经济第三大国,一旦出问题,波及面要大得多。

意大利的债务规模足以拖垮欧元区其他边缘国家,其近3万亿欧元的政府债务规模,超过了当年其他欧猪四国的总和。

规模太大了,目前没有任何国家敢于救助这个烫手山芋。

6月,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超过4%,这是自2014年以来的峰值,意大利的危机正在一步步加深。

那么,在众多的出口制造业中,哪些最受影响呢?

综合来看,风险最大的就是消费电子、光伏、新能源车,三大行业。

最受冲击的是消费电子板块。

我国是世界工厂,其中占有率最大的板块包括手机、电脑,基本垄断了全球的下游制造环节。

包括电子元件、光电子、芯片封测、面板、消费电子代工等产业链,2021年海外收入占比均在40%以上,需要重点关注。

其次是光伏板块。

光伏也类似,早已是我国出口大户。

2021年欧洲、亚洲、美洲是中国光伏组件出口的前三大地区,占比分别达到43.9%、29.8%、17.8%。

以去年的财报数据为例,隆基绿能的海外占比47%,晶澳科技占60%,天合光能占63%,阳光电源占38%,晶科能源占78%,锦浪科技占53%。

不过光伏好一些的是,国内景气度高,能对冲部分风险。

最后是新能源车板块。

虽然我国的新能源车主要还是以内销为主,影响相对少一些。

但这两年,我国新能源车出口也在大幅增长,尤其是特斯拉中国工厂建成投产后,其出口数量占比最高达到30%。

特斯拉的零部件基本已国产化。

另外,我国的动力电池板块在全球具有竞争优势,欧洲、美国的汽车厂不管用的是中国的电池,还是韩国的电池,上游原材料也基本是来自中国。

以去年的财报数据为例,宁德时代的境外收入占21%,亿纬锂能占50%,欣旺达占47%,当升科技占32%。

以2010-2011年的欧债危机为例,当时出口占比较大的电子产业链,海外衰退造成的冲击就很明显。

比如TCL科技、京东方A,从2010下半年开始即出现利润负增长,2011年进一步扩散到深科技、环旭电子、中兴通讯等企业,海外收入增速下降,有些甚至负增长。

当时出口制造业的股价表现也普遍疲软,除了个别业绩优秀的龙头,基本上都是单边下行。

参考:

研究报告:广发证券-“此消彼长”系列报告(六):消费接棒制造,重估中国优势-220719

研究报告:东吴证券-策略深度报告:高景气赛道出口能否脱敏海外衰退-22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