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价冻涨案 朝野冲突才开始

(图/本报系资料照)

立法院蓝白阵营联手通过电价冻涨案,但民进党政府仍坚持调涨,理由是《电业法》规定电价涨价是行政部门的职权。如果这样的逻辑讲得通,为何前年与去年调涨电价,分别豁免用电1千度与7百度以下的小型用户,这次却所有用户都要涨?显然,前两年各有选举,于是一般家庭不涨;今年没有选举,当然就不必在意民众是否反弹了。

涨电价的理由是国际燃料价格因疫情与战争飙升,台电须反映成本。台电是独占事业,长期的订价策略须等于平均成本,这是经济学,问题是民进党执政,不管什么议题第一考虑就是政治。前两年何以压住电价,不反映成本?就是担心影响物价与GDP成长,经济数据不好看引发政治效应。民进党说「电价冻涨案是政治考量」,始作俑者恐怕是他们自己。

摊开台电发电结构,可发现7、8成是火力发电,再生能源不到1成,核电占7%,其中成本最高为再生能源,最低是核电。再生能源在各国的发电成本并不一样,台电自己发电与外购的成本也相差不小,但不争的事实是,如果再生能源占比愈高,电价当然随之攀升。原本蔡政府预计再生能源占比要达2成,还好目前不到1成,否则台电亏本更多。

核电在台湾的发电成本最低,但占比愈来愈少,对电价当然有影响。经济部以核能大国法国近年也须调涨电价为例,试图证明核电未必便宜,殊不知法国在2022年因河流结冰影响冷却系统,及机组老旧之故,实际运作的核电厂仅4成,因而须向邻国买电,电价当然跟着调涨。也就是说,法国电价调涨,乃因核电用得太少,而非核电比较贵。

电价调整是民生政策,在台湾却成政党攻防焦点,原因就出在台湾被撕裂得太严重,社会被政治力穿透,任何议题都会成为政治恶斗的工具。蔡政府就要下台,可以不理冻涨案,问题是赖政府面对的是朝小野大的国会,继续这么强硬,恐怕电价调涨将是朝野冲突的开端而已。

电价调涨表面上是发电成本的问题,其实能源议题是目前朝野分歧的最大隔阂之一。赖清德曾暗示不排除紧急使用核电;面对核三延役与否,国民党已打算修法,接下来蓝白若跟「电价冻涨案」一样,合力通过核三延役案,那么赖政府恐怕无法像蔡政府一样不理会。

柯文哲在电价冻涨案通过后说,「电价调涨解释若有理,民众党会同意」。不管这是不是场面话,未来在能源议题上,蓝白必须形成共识,一起合作,才能实质影响赖政府的能源政策。(作者为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