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价涨多少 回归经济学

(图/本报系资料照)

完全竞争厂商的生产均衡,会落在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因为获利最大。而独占厂商在产量上,均衡点也会落在此处,但因为他们是价格制订者,因此会依消费者的需求曲线,订在需求价格等于原本均衡产量的那个点。iPhone刚出来就是一种独占,甚至一直到现在,定价策略就是如此。

台电,或者台水,也是独占,但属于官方,因此不可能以获利最大的方式定价,而是必须与平均成本相当,不赚不赔。当然,这里提到的成本,已经涵盖了台电的合理盈余了。只是,什么是合理,就是一个非经济的问题了。比如,台电的人事管理,妥当吗?换私人公司来管,是不是效率更好?

台湾仰赖火力发电,因此煤价油价就会影响发电成本,而公式一算,如果亏钱,就必须调涨电价,这是很简单的经济学,问题是民进党政府这几年压着电价不怎么涨,靠公家预算吸收台电的亏损,就会让大家以为:「电价不涨,不也可以?」

电价反映燃料成本,一次涨足,跟分段慢慢涨,对经济的影响如何,必须有实证分析。但可确定的是,前2年不涨小户用电,当然是出于政治考量。事实上还有一个政治考量:超级大户的用电,只比小户贵3倍多,对他们来说是不痛不痒。所得税的级距可以拉这么开,为什么电价不行?你把超级大户的电价调涨多一点,小户就不用涨了嘛!

事实上,在独占市场里,本来就有区别订价,乃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弹性曲线来制订,而用电大户的需求弹性比较僵固,还是小户的需求弹性比较僵固?电价调涨,我可以不吹冷气,但他们可以不生产晶片吗?柯文哲说台湾电价太便宜,意义在此,而非小户家庭的电价太便宜。

总之,少一点政治考量,回到经济面与实质问题面,才是执政的长远之计,否则久了就会被看破手脚。台湾未来能源政策怎么走,朝野还有的吵,好戏还在后头。(作者为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