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基本工资只是低薪遮羞布

(图/本报系资料照)

一如半个月前,立委质询劳动部长「如何达成蔡总统所提基本工资3万元之梦想」时,外界所预期的「明年基本工资可望调升」。本周一蔡总统便表示,政府的确有计划希望每年都能调高。这看似协助民众因应物价上涨的举动,若加上选举年、政绩,以及有3/4的受雇者月薪高于3万元等元素观察,其心态就昭然若揭了。

对此民进党立委洪申翰认为,蔡政府逐年提高基本工资,过去几年都在做,并非选举年才做。既然如此,已全面执政6年的蔡总统,为什么仍无法兑现「最低工资法」的竞选承诺?何况在野党也支持该法。

主计总处公布的2021年人力运用调查显示,扣除部分工时,每月经常性薪资低于3万元者有212.8万人,占全体受雇者的24.13%。可知有3/4以上的劳工早不受调整基本工资所影响,那么当局干嘛要每年大张旗鼓地召集劳资政学代表审议基本工资?归根究柢仍是低薪难解,只得年年借机宣示立场。

因为受惠于基本工资的劳工,除了制造业移工与在机构工作的外籍看护外,主要是打工族,约42万人左右。只要针对这群人加薪,就能达到纾解低薪的效果,比起推动减税奖励企业加薪,是不是容易许多?

再者,今日若要达成蔡总统的梦想,让每个人起码月薪3万元。以目前的基本工资25250元来看,今明两年平均1年得增加2375元,涨幅超过1成,才能达标。如果以法制化后的「最低工资法」来审议,按照公式计算,绝难完成任务。不如用喊价的方式,经过讨价还价,即便失利,仍能凸显当局卖力尽责的一面,这在选举年当然可以拿来说嘴。

台湾当前的职场现况,既有需要纾困的内需服务业,也有外销畅旺的电子科技业,因此行业别不同征才薪资差距也极大。报载缺工行业,甚至得开出年薪百万,才能找到有证照的工程师。然而教改30年来,需要实验室与实作的理工科系由于设置成本高,始终未能随着开放大学设置而增加,使得我国整体人力资本架构偏重人文社会学院,而让劳动力市场呈现供需不平之现象。对于供过于求者来说,要加薪谈何容易。

于是蔡政府只能在调涨基本工资上做文章,尽管要改革人力资本投资策略并非易事,且需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成果,但吁请政府当局仍应配合产业发展趋势,如果金融科技、人工智能、5G都是未来的重点产业,那么就可以考虑设置学士后资讯系,让有兴趣的人文社会科系学生攻读,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加分。否则政府年年靠着提高基本工资,掩饰无力改变低薪现况的事实,也不是办法,对吧!(作者为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