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彰显中国韵味

技术进步与艺术提升双管齐下,创作产业双向激励,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将会进行更多探索,诞生更多佳作

近几年,主打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动画电影脱颖而出,与之对应的产业链也日渐生成,创作与产业互相砥砺,呈现生机勃勃的气象

中国动画电影有着辉煌的过去。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期,我国先后有30余部动画影片在各类国际电影节上摘得大奖,被国际评论认为达到世界一流水准,在艺术风格上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国学派”。世纪之交《宝莲灯》的上映,标志着国产动画站上新起点。《宝莲灯》以较为娴熟的叙事手法讲述中国古代传说故事画风生动制作精良,传统文化符号在其中大放异彩,孝老爱亲人伦情感和传统文化精神也得到彰显,是一次有意义尝试突破。《宝莲灯》之后,在政策引导和市场培育下,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势如破竹,创作生产渐成气候,近几年相继出现《西游记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作品

创作者观众和动画行业对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抱有深切期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资源中的宝藏,为创作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与养分。《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动画电影就是国外创作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素材的提取与创造。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使用,将其创造性地转化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动画作品,是国产动画电影一项既重要又长期的课题,中国动画人责无旁贷。近年来,一批具有中华美学风格的高质量作品,从不同角度持续“破题”,让原创动画电影呈现回暖态势,也让中国动画成为文化行业关注的热点。

在可预见的未来,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将层出不穷,技术进步和产业完善将为创作带来足够“底气”。这是一条自信彰显中国韵味道路,值得期待。但通往成功的道路往往是曲折的,面对国内外观众审美需求的变化,国产动画电影创作需要着重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要坚持创新性和正能量并重。中华文明历经几千年历史积淀,给我们留下丰厚文化资源,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系统,尤其考验创作者的创造能力、审美格局和思想境界。创作者一方面应放开尝试,从技术突破到文化表达,巧妙找到创新突破口;另一方面要对历史文化持严谨态度,发掘那些具有正能量、体现积极价值观的素材内容,以富有营养的作品给观众以精神启迪和价值引导。

在推动制作技术进步的同时,还需要提升艺术水准。目前,一些国产动画作品在角色设定、造型设计等方面仍然可以看到国外动画的影子。想要创造出真正具有成熟中国韵味的动画,还需要创作者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力表现力,提升创造性转化的艺术水准。观众审美需求在不断变化,必然对创作提出更高要求,包括作品的叙事结构、美术风格、形象塑造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等,都需要在遵循动画创作规律的基础上精益求精,不断打磨。

把握当代观众接受心理和审美需求,实现跨代际跨文化传播。动画电影观众群体广泛,不分老少,无论中外。针对这种跨代际、跨文化特点,传统文化题材的动画影片更需找到传统文化和当代生活的契合点,把握当代观众接受心理和审美需求,激活传统故事的当代意义,让传统以生动活泼、可感可亲的动画形象走近当代观众。

作为国产动画的一种特有形式,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具有很高辨识度,能够充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能够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相信随着技术进步与艺术提升双管齐下,创作与产业双向激励,自信彰显中国韵味的动画电影将会进行更多探索,诞生更多佳作,以推动中国动画产业走向成熟。马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