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苗木之乡”的“共享经济学”

新华社长春11月11日电 题:吉林苗木之乡”的“共享经济学

新华社记者张博宇

立冬过后,长春市九台区波泥河街道乡间山林已褪去了缤纷的颜色,但遍布岭上坡下、房前屋后苗圃里仍郁郁葱葱。这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如今种植面积已超5000公顷,发展了8大类别180多个品种,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苗木花卉集散地之一。

其中,清水村最为知名。在村党总支书记海龙的带领下,村里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不仅建起了产、供、销、研为一体的苗木花卉产业链产值过亿元,还初步建成了千亩休闲旅游观光产业园,成了当地苗木产业的“一枝独秀”。

与清水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邻近的锦绣黄家店、张家店3个村。它们有着类似的资源禀赋,也在发展苗木产业,却难成气候,村集体经济也较为薄弱。

为了让乡亲们都能品尝到发展的“果实”,当地摸索出了一套“共享经济学”。

波泥河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国告诉记者,2019年,当地利用规模集体资产清查机会,把4个村清查出来的闲置资源统一作价入股,成立了锦绣河山经济联合社总社,共同发展高端苗木花卉种植和乡村旅游。

“这不仅盘活了各村的闲置资源,还让薄弱村有了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基础。”刘国说。

资源共享提供了抱团发展基础,“能人共享”则成了催化剂。联合社总社成立后,4个村成立了中心村党委,共同推举单海龙担任党委书记和联合社总社理事长。在他的带领下,4个村一同调整优化苗木花卉品种,共享技术人才,还通过共享人脉资源和销售渠道,新开拓了内蒙古河南河北等地的市场。

这不仅让联合社总社的规模优势凸显出来,还让许多原本单打独斗的种植户看到了发展壮大的契机。“入社以后,我们敢放开手脚干了。”种植户王建军说,种植苗木周期长,如果判断不好市场需求,很容易辛苦好几年却血本无归。

如今,联合社总社成立后的第一个项目——荒山荒地“复绿工程”初见成效。今年夏秋两季,这里成了周边地区游客最喜爱的“观光胜地”。总社成员们还一起探索,引入了红枫东方百合新品种,不仅让乡村美景更添姿彩,也让苗木产品不断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