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名妓乞诗 唐寅韵味横生
在中国美术发展中,以人物形象为主题的绘画,源起时间更早于花鸟与山水画。早期人物画,多是为了宗教或政治服务。从考古发掘的帛画及墓室、洞窟壁画当中,可见到春秋战国至两汉、魏晋人物画演变的轨迹。但由于纸绢绘画较为脆弱,保存不易,晋唐时期著名的人物画家,如顾恺之、吴道子等人的画作,多数已无缘见得真迹。故宫院藏早期的人物画精品,仅存《宫乐图》,这已是晚唐时期的作品。
宋代以后的真迹流传至今较多,从传世作品中发现画家的题材也趋向多元。例如重现古代场景的历史故事画、描绘现实生活百态的风俗画、刻画唯美形象的仕女画,及形塑出文学情境的诗画人物,甚至还有奔放写意的禅画人物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和梁楷的《泼墨仙人》等,都是影响后世人物画发展的作品。
宋代开拓了人物画的多种类型,「造型与美感:人物民俗篇」展出的元、明、清三代人物及民俗画,便传承了前人多元的创作风格,也各具风格。展出名作还包括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寅,取材唐代名妓李端端向张祐乞诗的故事《仿唐人仕女图》。画中手持白牡丹的美人李端端杏眼明眸、红颜粉颊,唐寅的线条清柔,设色妍丽,人物颇富风流韵味。
相较下,清代焦秉贞的《画仕女图》则因带入西洋画技,人物显得立体鲜活。焦秉贞是宫廷画家,很早就接触到西洋画法,因而他笔下的建筑与人物表现,都带有西洋透视法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