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黑户宝宝 民间协助追踪

近年随外籍移工增加,台男与外籍女移工的露水姻缘产子,已居黑户宝宝成因之冠。图为过去多位外籍黑户妈妈及孩子,呼吁内政部让他们就地合法。(本报资料照片)

内政部公布每年超过2000名新生儿未依规定办理出生登记,没有身分证的黑户儿童案例屡见不鲜。图为过去户政展览中,展出的旧式国民身分证。(本报资料照片)

内政部公布每年超过2000名新生儿未依规定办理出生登记,以及全台有超过1万多户「小户长」,虽然这些数据并不代表家庭有问题,但东海大学社工系副教授彭怀真说,只要黑户宝宝及「小户长」没有进到儿童照护网路中,就无法杜绝桃园「曹小妹」事件及北市「8岁女童8公斤」的悲剧事件。

未持续协寻恐成社会隐忧

虐童致死事件频传,显示我国在儿少保护工作上,犹有未尽完善的黑暗角落。依据内政部掌握,每年因为不同理由,找不到生父母及新生儿的事件,平均1年约100多件,真正有问题的「小户长」所占比例也不高。但彭怀真认为,这些个案若未持续协寻追踪,除了悲剧事件,也可能酿成社会隐忧。

彭怀真表示,台湾每年平均有8000个非婚生的新生儿,其中有可能产生「小户长」及黑户宝宝,进而产生社会悲剧事件,他建议在社会安全网中,政府应特别关注有别于危机家庭、一般家庭外的「脆弱家庭」,建议政府可将目前风险还没有那么大的中度风险家庭,委由民间组织,像是儿福联盟、家扶基金会等团体提供协助追踪,避免产生问题。

应限制18岁以下担任户长

彭怀真也建议,为了避免各种理由产生的「小户长」问题,可透过《少年事件处理法》主动进行处理,也可以修改《户籍法》,限制18岁以下担任户长。

国民健康署监测研究组简任技正施静仪表示,对于新生儿出生「通报」的规定在儿少法明订,接生的医疗院所必须开立出生证明给家长,并在7天内上传网路通报系统,若有疏漏,将会对医疗院所开罚且也会定期比对出生资料,也就是说,即使父母没有为新生儿报户口,内政部还是可以掌握出生事实。

接生医院须上传出生资料

卫福部社家署署长简慧娟则表示,社家署有「6岁以下弱势儿童主动关怀个案管理平台」,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预防孩子被虐待、失踪、遭父母毒手杀害或是没有被好好照顾。一旦没有进入幼儿园或是送托保母者,或父母持续没有替孩子做出生登记,将成为内政部户政司通报的对象,会开始启动筛选、关怀程序,层层筛选,包含没有按时预防接种、或是父母忘记出生登记等,就属于无效个案,每年平均有6成是无效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