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書店求生「難共用一個SOP」
当阅读行为改变,买书的人愈来愈少,独立书店经营者表示,卖书的毛利太低,光靠卖书,存活确实有困难。本报资料照片
担任文化部实体书店访视业务委员多年的蔡志浩,一席「只借书不买书」、「书店就是策展场域」的言论,引发热议,却也暴露出书店经营困境。台湾独立书店文化协会理事长、独立书店边谱经营者廖英良表示,卖书的毛利太低,光靠卖书,存活确实有困难;唐山书店老板陈隆昊指出,从源头支持出版业,爱看书、买书,才是独立书店能存活的根本之道。
廖英良说,独立书店的困难不在于卖书少,而在于卖书的毛利太低,相较复合餐饮毛利相对高,才会有不少独立书店多角化经营,靠卖餐饮维生。
他表示,卖书毛利仍维持过去水准,甚至更少,一间书店营业额廿万元,其实不算差,但书籍进货价普遍七折多,等于毛利只有两成多、四万多块,要缴房租、水电费、人事成本,这才是为什么独立书店难以存活的主因。
廖英良表示,各家独立书店的企图、目标不同,有些人开书店以卖书为主,有些则把书店当基地,目标是做文史保存、社区营造,所以不大可能用同一SOP找出独立书店的生存法则。
唐山书店老板陈隆昊认为,独立书店策展只是方法之一,但这非书店核心价值,也不是支撑书店长久之道,书店最重要的还是要大家喜欢看书、买书。但他也坦言,多角化经营是书店生存的不得不为。
他说,环保理念不该成为不买书的理由,若不从源头做起,透过买书支持出版业,出版社倒光了,图书馆也没有书可以买跟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