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书 大展-民主都到哪里去了?

俗称「红衫军」的泰国「反独裁民主联盟」,2010年在曼谷掀起一波波大型反政府街头示威抗议,引发国际关注。(美联社)

廖彦博(作者提供)

民主在退潮Democracy in Retreat乔舒亚.科蓝兹克(Joshua Kurlantzick)着,汤锦台译,如果出版,380元,政治

从王权、专制到民主蔡英文着,联经出版公司,550元,政治

叛道Rules for Radicals索尔.阿林斯基(Saul D. Alinsky)着,黄恩霖、郭姵妤译,公共册所,350元,政治

2015年夏季档日剧《民王》,讲述的是有着鳄鱼般硬汉性格的总理大臣,突然和软弱的少女系废柴独生子灵魂交换的故事。这档日剧笑闹之外,涵意甚深。《民王》在搞笑情节中推进各种政坛阴谋诡计,让我们在大笑之余不禁省思:所谓票票等值、所谓代议政治、所谓少数服从多数,是不是都沦为密室阴谋下的摆设?「民王」是「少了一点」的民主,而我们镇日听闻的「民主」,会不会也成了被政治人物操弄的空虚躯壳?

万灵丹不再

让我们先从大选前夕的台湾抽身,来到红衫军、黄衫军上街包围政府的曼谷街头。这是2010年的泰国,也是《民主在退潮:民主还会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好吗?》的开场景象。时序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民》书指出,民主在世界各地,从区域大国到新兴小国,都流露倒退衰败迹象,泰国并不是孤例。在中亚、东南亚、南美和非洲,也出现同样的政治动荡情况,诸如民主走调变为民粹;政治纷乱阻碍经济成长;国内各群体的意见无法透过体制内管道表达;当权者在网路和舆论中节节败退,于是在实境场域更为强硬专断地打压新闻与人权自由;就连老式的军人政变也重新登场。民主急遽的衰退,使得经历初期民主化的各国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种浪潮下,造就中国「专制资本主义」的模式大行其道。21世纪的世界不像法兰西斯.福山所说,由西方自由主义民主大获全胜,终结历史,而是意识形态的控制变成主流。柯林顿在担任美国总统时有次到中国访问,曾表示中国想要控制思想,就如「把果冻钉在墙上」般地不可能。但是从近几年中方控制技术大为增进的情况看来,果冻竟然还是被钉在墙上了。

显然民主价值已经不是放诸四海皆准的万灵药。民主与自由繁荣间,并没有等号关系。《民》书将问题归结在经济萧条,以及随之而来的中产阶级倒戈。当你吃不饱穿不暖、小孩不敢生、贷款还不起,换党执政只是换另一批腐败的人上台,搭建另一种利益输送网络,那么民主和人权意义何在?《民》书提出的解决之道,未必真能对症下药,不过书里有好几处举台湾作为事例(如2006年的红衫军),时间不算远,读者看了或当因为曾身历其境,而有深刻体会。

反观台湾境况

像《民》书这类西方译着,常深入浅出,既有理论又富场景画面,反观国内学者思索民主的学术作品,似乎较为严肃。其实对台湾读者而言,欧美的著作还是西方的云霓,本土的省思才有在地的观察,例如蔡英文的《从王权、专制到民主:西方民主思想的开展及其问题》。作者不是同名同姓登顶在望的小英主席,而是学养深厚的中研院人文社会科学中心研究员。本书开宗明义说出,台湾民主会不会走向自我毁灭之路,正是作者最为关切的议题。

《从》书里专章讨论汉娜.鄂兰对纳粹德国「罪恶的浮浅性」的研究很可一读。鄂兰认为专制意识形态障蔽了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如海德格这样的硕学之士,也成了甘于服从邪恶、「不去思考的人」。可是,蔡英文转而指出,如果社会知识群体已受到摧毁,弱化的个人怎么去察觉这种「为恶的无知」呢?

持续找寻光亮

最后还是要回到一部译作,谈论民主社会的集体参与。索尔.阿林斯基的《叛道:改变国家的基进力量》正是以美国年轻世代体制外抗争作为对民主社会失能的回应。因为中产阶级已经被企业经济体收编,变得麻痹沉默、失去热情,不再是国家进步的力量,政治行动者必须担下重任,找寻「缝隙中的光亮」,厘订战略,改良战术,在体制的内外以小搏大,对抗执掌国家权力的居高位者。

《叛》一书写得充满希望,卷尾仍然鼓舞读者,要踵武前贤,守护民主。可是,这本书同时也是一部美国50年来的街头抗争史。译注里一则则充满理想的青年学子,为了不同的议题(反越战、反腐败、反歧视、反垄断),手无寸铁地和军警冲突,遍体鳞伤。让我想起著名的反战歌曲:〈花儿都到哪里去了〉。拉长历史的观察线,当年基进的青年如今到哪里去了?少数进入政界,而绝大多数,是不是又成了沉默麻木的中产阶级?歌词是怎么唱的:「花儿都到哪里去了?」「人们几时才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