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列五中学周伟:脱下“孔乙己的长衫”,他让语文“活”起来!

电影《一代宗师》里说,“人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后的重逢。”2005年,周伟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第一份简历就投给了列五中学,从此开启了和列五中学18载的缘分。

这十八年里,他从风华正茂走到年至不惑,从书生稚气走到从容淡定,从三尺讲台走到学生心里去;这十八年里,他深耕语文教学,用心教化育人,先后获得了“成都市教坛新秀”“成华区优秀青年教师”“成华区优秀班主任”“高三教育教学先进个人”“中国少年说全国中学生演讲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这十八年里,他送走了10届高三毕业班,带出了考上北大的顶尖学霸,也带出了许许多多考进985、211名校的优秀学子……

“我最自豪的成绩,还是看着学生慢慢成长起来。”周伟说,回首十八年教育时光,他发自内心地感到幸福,“看着一届届学生从高一到高三毕业,有的人考上了心仪的学校,有的人回到母校当老师,有的人因为我选择教语文,我能够感受自己在影响着学生,切切实实做着教书育人的事,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和满足。”

这个教师节,新浪四川对话列五中学高中语文教师周伟,一起走进他的教育故事……

做学生的成长引路人

“非典型语文教师”让课堂活起来

比起传统观念里长衫、眼镜、有些刻板教条的语文教师形象,周伟看上去活力而阳光,不像语文老师。

“很多人一提到语文,就会想到‘之乎者也’,想到‘孔乙己的长衫’这样有些迂腐的形象,我不想让语文变的‘老土’,变的‘世故’,我认为传统经典也是可以被激活的,语文也可以很时尚。”周伟谈到,他的教学风格就是把传统经典和现实生活相结合,让语文课堂变的“年轻”“时尚”起来。

作为一个“非典型语文教师”,多年前的一节课让周伟印象深刻。

“当时学习到了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主角别里科夫的死因一直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找蛛丝马迹,根据文本分析出,沙皇专制统治对人们思想和灵魂的钳制与束缚,让别里科夫这样的人被压迫变形。”但周伟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现在许多“00后”“05后”学生没有经历过类似的时代背景,他们不明白也理解不了所谓“时代的压迫”,所以周伟在课堂上成立了一个“调查组”,让学生当侦探,调查别里科夫的死因。

这堂课上的非常成功,周伟和同学们甚至都忘记了下课铃声,他们全情投入在课文里。“让学生作为小侦探来做调查,他们更多的会结合自身的经历和生活来理解文本,来推断出如何避免悲剧的发生,这让别里科夫之死有了更多的现实意义。”周伟说,虽然最后的结论和文本标准答案有出入,但同学们和别里科夫产生了“跨越千年”的共鸣。

这让他又有了新的体会和思路:“语文教学不仅是回顾历史,更是照见现实。”周伟认为,在教学中可以把“脚步放大一些”,让语文变的年轻、紧贴生活,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周伟老师在学校

做学生的烦恼倾听者

敞开心扉为学习生活排忧解难

课堂之外,周伟还是一位班主任,班级管理也是他的重要工作之一。

“比起和学生做朋友,我更愿意去做一个倾听者,设身处地、敞开心扉为同学们答疑解惑,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周伟表示,“倾听”就是他的“育人秘籍”。

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总是会有许许多多的烦恼。周伟班上曾经有一个“问题学生”,初中时成绩优异,但中考发挥失利,再加上家庭压力等种种因素,让她心理全面崩盘、自我放弃,上课不听讲、顶撞老师,不做作业也不和同学接触。

周伟没有严厉地说教,也从没放弃这个学生,他和学校其他科任老师经常找她谈心,了解到了学生的成长经历和生活情况,想尽办法帮她解决问题,让学生感觉从未被集体抛弃。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这个学生终于想要敞开心扉,她找周伟老师聊了两个小时,把所有的烦恼和压力都说了出来,周伟老师静静地听着,“我能感受到她积压的情绪得到了释放,一下轻松了起来。”

之后,这个学生有了很大的转变,不再抵触学习,变得积极阳光了许多。高考结束后,她给周伟老师打电话表达了内心的感激,“她说高中三年感恩列五大家庭,自己从一开始不接受,到最后融入集体,也很感谢老师们的帮助。”最终,该女生考上了四川大学,圆梦名校。

周伟感到很欣慰,同时也很感动,“我觉得不管是教学还是管理,师生之间最基本的就是亲其师、信其道。”他谈到,“学生来找到你倾诉,说明他是信任你的,你帮他解决问题,他们也是能够感知到你的关心和关注的。”

而在周伟看来,学业只是一时的问题,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教育目标:“只做‘教书匠’搞不好教育,要有情怀,要让孩子们从思想上转变,真正健康成长这才是我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