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臭中藏香气!澎湖员贝屿发现龙涎香 村长急送鉴定
山陀儿风雨后带来龙涎香,员贝屿环境清理捡到疑似0.7斤公斤重的龙涎香。(陈天瑞提供/许逸民澎湖传真)
山陀儿风灾过后,澎湖员贝离岛民众,在员贝后山清理废弃物时,意外拾获1块貌似奇石,却传出恶臭味,但烧后又有淡淡香味,且表面又有蜡状物附着,摸起来油油的,疑似珍贵龙涎香。目前,该村村长陈天瑞,正联系专业检定机构~高雄大学产学育成中心,准备花钱送往鉴定。
根据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奥秘海洋》119期指出,名贵的龙涎香其实是抹香鲸肠道排泄物所形成的物质。因为抹香鲸喜欢吃栖息于深海中的大王乌贼和章鱼,但其内骨板和腭片却难以消化,有时这些食物残渣意外滑入肠道,就会形成「粪石」,粪石和肠道内细菌、酶慢慢地产生复杂作用,进而形成了龙涎香。
而龙涎香外观为不透明的蜡状胶块,色泽呈现黑褐色,有时呈现五彩斑纹,它质地轻脆,有时会浮于水面。不过,龙涎香在海面上捞得时,气味不佳,需在密闭容器中贮存一至二年后,才会散发出特有香气。而香味主要来自于龙涎香素照光氧化降解后的芳香分子所产生,,许多化学家已成功针对降龙涎香醚开发出快速且有效率的全合成方法。
维基百科也有提及,龙涎香因有其独特的甘甜土质香味(类似异丙醇的气味),历史上主要用来当做香水的定香剂,汉代时,还被当做宝物贡献给皇帝,在宫庭里用作香料,或作为药物。
陈天瑞表示,多年前员贝后山曾发现抹香鲸尸体,也曾发现1块疑似龙涎香,但因时代久远,已无法得知最后去向,当时也不知其价值性。而此次拾获的疑似龙涎香,外表出现蜡状,手摸上去还有油腻感,同时重量极轻,重约0.7斤,内部还包裹小块漂流木,闻起来有臭味,但烧后又有淡淡香味。
全岛面积不过0.27平方公里的员贝屿,位在澎湖北海、白沙乡岐头村东方、鸟屿西南方,邻近澎澎滩,因为形状像螺贝覆盖于水面而得名,北边海岸玄武岩柱状节理发达,以石笔、石砚、无字天书和石墨最著名,东北侧海崖柱状玄武岩体发达,并形成上窄下宽如同百褶裙一般,有着许多折痕,景观相当优美且特殊。
因为「笔墨纸砚和百褶裙」著名地景,且已列为玄武岩自然保留区,虽距离澎湖本岛只要十分钟船程,但一样难逃离岛严重人口外流问题。澎湖县政府旅游处在该岛辟建露营区,并由警职退休的村长陈天瑞号召村民,建立官民合作模式,打造成适合亲子同游,也体验独特离岛慢活、悠闲生活的耍废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