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与印度 中美博弈关键因素

(图/大陆外交部官网)

资深国际关系学者瓦特日前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撰文,提醒人们注意国际局势中两个相反又强而有力的趋势。第一是物质性力量,特别是远程精确打击能力。这个能力是使得主要国家能打击远方敌对目标却不用付出代价。虽然击杀泽伦斯基、马杜罗、金正恩甚至更强国家的领袖,对最强的几国而言大概已不困难,但现今时代不比1989年美国抓捕尼加拉瓜领导人诺瑞嘉,反而如以色列、美国和俄国广泛轰炸巴勒斯坦、塔里班与乌克兰等对手,未必能达成政治目标。

第二个有力趋势是全球在地化的认同与忠诚愈加强化。它不仅使两次大战迄今西方旧大国(包括苏联)对前殖民地与势力范围的控制更加衰弱,且在新大国受低成本高科技引诱去打击对手时,更受鼓舞。大国高科技军事打击后,治理的残局更难收拾。正因如此,透过外交手段增强优势、制衡对手,仍应是大国博奕的优先选择。

此刻美国总统国安顾问苏利文正在北京访问,公开争执的议题包括中国援俄、台海危机,甚至拜登最后一次美中元首会晤等,都可预见。而不会见诸台面、不能用精准轰炸解决,却涉及中、美长期优势争夺的,则是俄国与印度因素。

全球在地化的认同与忠诚,是地缘政治的强化剂,也是全球化的反命题。这个趋势不仅体现在瓦特所说的反殖小国,当前大国民族主义、保护主义甚嚣尘上也是如此。普丁便是以斯拉夫民族主义为由开打侵乌之战。时值美中关系直坠,西方加固印太围堵,北京固难接受莫斯科主导的乌东独立公投,亦不可能坐视普丁败战;即北韩用军援俄国换得导弹升级科技,使日、韩更加倒向美国,北京也只能静观俄、朝亲善。而俄国在遭遇能源贸易与金融制裁后,除加强对华油气出口,还成为人民币国际化实务上的主要支持者。

在上述大博奕中,莫斯科显然掌握相当主动权。外界有谓乌军近日北进,未来得美欧F-16高新装备,可再创反攻契机。但俄军仍在乌国顿巴斯两州西进,乌军会否因北上分兵而失利,亦属难料。则普丁仍可从容主办金砖集团峰会,并坐待川普、贺锦丽谁将胜出。

俄国因素左右中美关系,除美国利用中方难以坐视普丁失败,而可顺势号召西方制裁「威权轴心」,再就是灵活难料的俄印关系。印度在莫迪总理长期执政下,已创造超法赶英奇迹,更重要的是能借由中印边界冲突,赢得美、日等西方大国支持。甚至在西方要求制裁俄国的普遍呼声中,印方竟成为俄国能源的新买家。难怪普丁7月邀请莫迪访问莫斯科,在普、莫拥抱下,莫迪获颁俄国最高荣誉—第一使徒圣安德烈勋章。外媒资料显示,目前印度从俄国进口的原油超过中国,比乌战前增加10倍,结算也有助卢比国际化。

莫迪还能利用西方地缘政治盘算,在北京之外另辟「全球南方」新中心,连续两年号召了「全球南方之声」线上峰会,甚至邀请了白俄罗斯独裁者卢卡申柯致词,大谈「权力移转到全球『东方』与南方」,俨然普丁是峰会的幕后代表。

莫迪有效动员国家能力,在地动力便是独尊印度教国家认同的国策。虽然因为宗教政策与专断作风,时代杂志批判他是「印度分化总司令」,但莫迪是美、俄都争取的强权,是华府在全球南方制衡北京的唯一杠杆,可谓春风得意。时下人们议论美中对抗却显然小看了俄、印在地理棋盘上的重要性。四国多个三角的复杂变化,实是美、中两强未来孰有战略优势的关键因素。(作者为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