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 改变北约战略立场
某种程度上,北约成员国领导人目前的言论与冷战时期遥相呼应。拜登声称,「普丁以为他可以挑拨离间、打断北约、以及使得我们分崩离析。其实,他适得其反。」不可否认,只有俄侵乌这样不择手段的国际行动才能使得曾经敲打脱离欧洲的强森和以前指责北约为处于「脑死亡」状态的马克宏团结一致,开始一起瞄准俄罗斯和中国。
不过,一旦戳破表面上的致辞,潜在的分裂便显而易见。过去几年,美国不断倡导对中国采取更对抗性的立场,尤其在新疆和香港问题上。现在中国继续力挺俄国而买俄国低价的石油,是大量削弱欧美对于俄国制裁的行动,因此过去以来在中国问题上比较谨慎的欧洲国家也开始重新检讨它们与中国的关系。
但是欧美国家对俄国实施的全面制裁已经助长了猛烈通货膨胀和燃料短缺等现象。在如此恶劣的经济状况下,与中国有重要经贸联系的法国和德国疑似要求淡化北约对中国的言论,何尝不是果如所料?
在国家关系上,总要遵循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原则。5月26日的G7会议更凸显欧美国家的两难和分裂。就中国议题,之前与美国一唱一和的强森指出「中国是我们人生中不可否认的庞大事实。」这样的退让行为不限于中国议题,G7国家也将绿色转型抛在脑后。由于制裁俄罗斯以使欧洲天然气供应链更加紊乱,G7领导人为了确保低价能源转移到沙乌地阿拉伯的石油储备。
石油发电的二氧化碳排出量比天然气大一半,而且拜登向人权问题重重的沙乌地阿拉伯五体投地,显然是出卖美国自由民主原则的一个行动。在G7会议中,马克宏忧心忡忡地告诉拜登,沙乌地阿拉伯的出口已抵达最大容量的「坏消息」,足见欧美国家无法一边抵抗俄国,一边抵抗气候危机,更遑论打反俄反中的两条战线冷战。
(英国剑桥大学中文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