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最前線/應對碳盤查 四點注意
为了因应欧盟2026年启动的「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台湾政府即将在2025年正式开征碳费,台湾企业的「碳盘查(Carbon Footprint Verification,CFV)」成为当务之急。
由于碳盘查要盘点企业运作直接、间接的碳排放量,包括采购、生产、销售、运输等各种流程,牵涉到范围广泛的人员、机器设备、作业项目等,使用传统的人工作业与表单,很可能造成许多资料误植、效率不彰的风险。以下简述四项碳盘查工作遇到的挑战,以及数位科技的解决之道。
一、资料引用的有效性
当「碳排放系数」的引用横跨到不同国家、不同年份时,人工查找很可能会出现误用版本错误或过时的状况,毕竟涉及碳盘查工作的专案人员并非全都有足够的经验。许多国际数据公司搜集的「碳排放系数资料库」,可以大幅提高资料搜集的效率与正确性。
二、排放项目设定的标准化
排放项目的分类主要有ISO及GHG两大格式,而每一种范畴、类别下面也有通用的子项目,如果让一间企业各碳盘查单位去做自行调整设定,很可能出现项目不一致,或是调整步调无法同步的状况。透过系统化、云端化的方式登录数据,能够让分散四处的专案工作者也能有效率的步伐一致。
三、合并报表的快速产出
碳盘查报告是由许多不同单位、不同时间点的数据所整合而成,企业面对不同的利害关系人(主管机关、客户、供应链伙伴)可能需要提交不同范围的报表。如果要用传统Excel试算表来汇整资料,不同版本的合并报表就要耗费大量人工去做资料的复制、拼凑,同时再承担着极高的资料误植风险。资讯系统最大的优势,就是将各种资料格式化后,可以快速有效的重新排列组合。因此采用软体来产出碳盘查的合并报表,比一般传统人工方式的效率、正确性提高许多。
四、资料检查工具
资料项目是否有漏填、排放系数的版本是否引用正确、GWP版本的选用是否正确,这些数据登录后的「稽核工作」都可以交由科技来执行。这也是回归成功数位转型的精神:将附加价值不高的重复性工作交给「电脑」,将更有价值的决策、管理工作留给「人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