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在北京废品站里发现的胶卷照片:也许里面有你熟悉的身影

2009年起,法国收藏家和艺术家 Thomas Sauvin 便在北京郊区的一家废品回收站收购要被销毁的废弃底片。如今,他已经收集了25公斤近120万张银盐胶片。通过扫描、筛选、分类,他在社交媒体上向我们展示了上世纪末尾的20多年里,北京最真实的影像记录。

那是胶片相机出现并流行的20年,也是改革开放中国加速弯道超车的时代。人们通过手中的相机,无意间记录下了那段白驹过隙的岁月。

有人曾评论说:

"那些拥抱冰箱和电视机的幸福时刻,演绎着各种发噱的喜剧故事。

没有任何职业摄影师的作品,能比这种大规模的影像人类学档案,更真切地表达上世纪80至90年代中国人的私人梦想。"

在修身、瘦脸技术没有没普及的时代,最真实的青春与美丽。

外来"时尚"与本土文化不断交融,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审美。

在那个年代,墨镜成为时尚

冰箱、彩电、洗衣机,那些与"三大件"合过的影,还找得到么?

平日的照相是带有仪式感的,到了景区,才舍得多浪费几张底片。

驼色风衣、回力鞋,都说时尚是个圈,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

物质生活匮乏,精神层面的满足感却一点都不少。

取景是可以安排的,但"安排"不了心情。

什么样的家庭,能搞辆拉达汽车来拍照?

还记得上次在天安门放风筝是什么时候么?

记忆随时光逐渐消逝,熟悉的人也逐渐模糊了脸。

这么美的穿搭,妈妈们都是时装博主吗?

爸爸们穿得也很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