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第六年:在熟悉的生活中享受奇遇

从2023年初到2024年初是我拍北京地铁读书人的第六年。一件小事延续六年并仍能享受其中,这是我自己也没有想到的。刚刚过去的2023年很特别,地铁上的读书人终于摘下戴了三年的口罩,生活也重归熟悉的轨道。

这一年,我的“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相册照片由2440余张增加到2700多张,“北京地铁书单”上的书也由1100多种增加到1270多种。客观来说,过去一年,因为个人生活节奏变化的缘故,我遇到的地铁读书人有所减少,拍到的书也因为跟前五年间遇到过的有所重复而显得在种数增加上有所放缓。然而我仍能从所见中有所得,在熟悉的生活中一次次享受心灵的奇遇。

不过,临近世界读书日,我的感受变得微妙起来。不知是因为书业新闻不够多,还是因为地铁阅读看起来“温情脉脉”,网络上对地铁阅读的关注多了起来,甚至有专门“寻找”地铁读书人的活动。说实话,我对这样的活动隐约有些担心,在地铁里读书本是一部分读者很自然的阅读状态,我也只是像记录生活中草木云霞一样,随手拍下了那些通勤路上恰好出现在我眼前的阅读画面,我怕这种“自然”被主动的“寻找”扰动,怕单纯“因书而起”的观照变成更多人对地铁阅读群体的刻奇。如果是这样,我宁愿不拍。但愿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在每年“世界读书日”前夕发布一份地铁阅读观察已经成为我的保留动作,这样以年为单位的“总结”我很熟悉了。2023年夏天,我忽然有点“厌倦”,这些散发着微光的瞬间固然可以连缀成一部微型的地铁阅读纪录片,也可以无穷无尽拍下去,但这并非我的本意——画面中的“人”不是全部,如果脱离开书,阅读的风景便不成立。

一切的开始是因为书,因为我对别人在读什么充满好奇。所以,2023年起,我开始尝试以季度为限,以读者综合评价较高和图书所涉类型尽量宽泛为原则,从上一季遇到的书中挑选15种,汇成当季的“北京地铁季度书单”。我想让“书”走到“人”的前面。我甚至还尝试梳理过“地铁上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这样的专题书单。我设想,当一个人想要读点什么却又暂时没有确切的选择时,可以从这一份份真实的短书单中找一找灵感。所以你看,在熟悉的生活中,我们仍能拥有新的节律和改变。

不仅如此,当观察和思考成为习惯,我也在地铁上看到了更多纸书的可能、阅读的选择、生活的事实和意识的河流。

纸书的可能

1270,这是我在过去六年间记录的“北京地铁书单”的图书品种数。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种生命状态,也代表着很多种书的可能。过去这一年,我在北京地铁上仍然遇到了一些在形制上有所不同的书,比如刷边特装版、线装本、连环画、中英对照本、口袋书,乃至并不容易找到的旧书。这些似乎不太常见的书为什么会被带上地铁?在内容之外,特装到底在何种意义上给阅读者以价值体验?线装本呢?相较于漫画,连环画的读者越来越少了吗?从内容题材到表现形式,究竟是何差异让它们在接受读者检验时的命运有所不同?中英对照的书都是小说吗?口袋书的开本如何被决定、又如何被读者选择?……诸如这样的问号,常会在我遇见地铁读书人的一瞬间冒出来。身在书业,常听“哀叹”,但这些并不“规整”的书为什么仍有读者?从内容到媒介再到表现形式,在当下,书这种古老的文化产品是不是已经穷尽了所有可能?

刷边特装《飘》

2023年10月19日,一本刷边特装《飘》。《飘》有很多版本,每个版本评分都很高,这是磨铁的版本。

2024年1月3日。下车前发现,这是2023年10月19日遇到过的读《飘》特装本的姑娘,时隔两多月再遇见,她已经快要读完了。

2023年8月10日,线装本《颜氏家训》。

2023年10月17日,她在离我不远处看连环画,地铁上读连环画的人之前也遇到过一次,不过这次我看到了书名,是《西游记》。

2023年5月12日,日漫,看到页脚信息,知道是Hunter×Hunter2。

2024年4月8日,厚厚的《不方便,但很幸福》,是漫画。

2024年1月18日,《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英汉对照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2023年9月8日,很小的一本《道德经释义》,查了下,是口袋本,评分还不错。加入豆列的封面是对的,只不过他看的这本不是精装。

2023年6月1日,巴掌大的《金刚经说什么》,东方出版社出的皮面袖珍版,神奇的是昨天中午遛弯时在重张的书店里也见到了这本书。

2023年6月8日,《论语·大学·中庸》,看到了封面书名排列方式,似乎是上海古籍版。

阅读的选择

平心而论,只要你想读书,随时都能进入书的海洋——随之而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读什么”。在地铁上,这个答案往往是经典。无论是四大名著这样的传统经典,还是《围城》《平凡的世界》这样的“新经典”,在时间和读者口碑的双重考验下,内容品质都已经过验证,从经典开始,容错率高。在我过去六年的记录中,经典书从未缺席。

畅销书本就关注者众,在地铁上不难看到。畅销的背后既有作者的写作功力,又有出版方的不懈努力,所以有时候很难说读畅销书到底是读者的自觉选择还是受到了宣传的影响。现在想来,一部分畅销书名噪一时,然后就会销声匿迹,另外一部分如果经受得住考验,就有机会成为“新经典”的候补力量。

还有一些“小众经典”,名字或许没听过,但仔细查阅后会发现,原来它们都在某个领域声名颇显——光怪陆离的世界,有着相同趣味的人总会找到彼此并成为一个小小的聚落。

另外一些书,我姑且称之为小众书,它们被带上地铁,大概是因为读这些书的人有着异常明确的阅读需求,哪怕这些书并没有几个人读,哪怕书很老很旧很难找。

2024年1月3日,“匿玉玺孙坚背约”,是《三国演义》第六回。

2023年8月23日,晚上下班时遇到的,是《红楼梦》。《红楼梦》也是北京地铁上出现次数最多的经典之一。

2023年7月4日。每当夏天,一些记忆就会带着暑日味道回来,比如永远播不完的《西游记》电视剧,当然,还有四大名著小说。

2023年8月16日,夏天是故事疯狂生长的季节,夏天是读小说的季节。是遇到过很多次的《百年孤独》。

2023年8月10日,《杀死一只知更鸟》。遇到过的书。

2023年6月19日,她拿一支荧光笔,在周一的晚上读《平凡的世界》。

2023年8月15日,很多次遇到的书,流动的《围城》。

2023年11月27日,钱锺书,《人·兽·鬼》。

2023年6月15日,读《如父如子》的大姐。

2023年11月23日,珍妮·文森特《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2023年10月19日,村上春树,《1Q84》。

2023年9月27日,再一次在上班时间乘地铁,季节的转换已经很明显了,她已经穿上的针织衫。看了一眼,感觉应该是《长安的荔枝》,后来看到果真是。这本书最近几个月长期在豆瓣最受关注榜上。

2023年11月20日,他翻到封底的时候我看到小小的“顾颉刚”的字样,是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系列中的《中国史学入门》。

2023年5月16日,又是一本通过地铁读书人才了解到的书,没想到是一本中医方面的书,《知己》,豆瓣评分还不错。

2024年1月14日,《金匮要略心典》,中医经典文库之一种。

2023年12月11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也是遇到过的书了。

2023年6月29日。她用金属书签。是《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她读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2023年5月21日,《毛泽东选集》。

2023年6月8日,《重读毛泽东》。

2023年6月2日。《阴符经集释》,如果不是在地铁上看到有人读,我可能永远不会知道有这样一本书。传说为轩辕黄帝所著,经文只有300字,该书是历代各家对这部经的解注。

2023年10月7日。有些书虽然在网上没有一点水花,但在现实世界里也有它的读者,《为乡村找魂:乡村振兴之品牌乡村方法论》。

2024年4月7日,一本很老很老的《李宗仁回忆录》,老到豆瓣上甚至都没有这个版本(最新的版本是广西师大出版社2019年版,收录在唐德刚作品集里)。这是一本李宗仁口述、唐德刚编写的书,他正看到第19页,书中文字带着一种熟悉的“过去感”扑面而来:我外祖父家亦系克勤克俭以兴家的。每年都有余粮,以高利贷出营利(这时乡村贷款的利率,有时高至百分之百)。因而每年青黄不接时,母亲便去外公家借贷。我外公和两位舅舅为人甚为宽厚,外公尤其是忠厚长者,对我们极愿帮助。

遥远的关切

阅读的世界最为无垠的地方在于,你既可邀请古老的作者或未来时空的角色来到当下,又可在书中起身前往宇宙洪荒、异时异域,体验不同于当下的生命关切。所以我常对在地铁上捧读史书或专题作品的人有更多好奇:这些书展开了遥远而丰富的多元宇宙,立身于此时此地,阅读时他们究竟云游到了哪里?200年前还是2000年前?征服者的内心还是不寻常的巷陌?那遥远的人、事、物又怎样参与塑造着阅读者的精神生活?

2024年1月23日。《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

2023年12月15日,《战后欧洲史:1971-1989》。

2024年4月3日,《黑雪——出兵朝鲜纪实》,一本很老的书,好奇她为什么会特意找到这本书来读。

2023年9月15日,近三个月来下班最早的一天,六点半不到。《国殇:国民党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纪实(第二卷)》。

2023年8月21日,《看得见的世界史·美国》,他已经看到下卷。

2023年12月28日,《我们的孩子:危机中的美国梦》,是一本很厚的书,他翻到了最后。看了豆瓣简介,似乎也是一本不错的书。看他的帆布袋,他似乎参加了2023年4月在澳门举办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展”。大概是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相关工作吧,如果是这样,也是一位愿意对工作本身有深入思考的先生啊。

2023年7月23日,商务印书馆“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系列之一种,《安阳》。

2023年6月1日,神奇的事情是,昨天刚见过这本书的策划方,今天就在地铁上看到了他们的书。是《统一的前夜: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

生活的事实

当我把一位地铁乘客读毛姆《生活的事实》的照片发到网上后,我发现这张照片比其他照片获得了更多点赞和关注。我搞不清到底为什么会这样。画面好看?不太可能,这张照片画质非常一般。毛姆引人?但这本书并非他的代表作。或许是因为“生活的事实”这几个字触动了网友的内心吧。生活呈现它的样子,但它并不总是告诉你为什么——解释和答案往往来自阅读。也许是小说,也许是社会研究,也许是拧紧理想和现实之间距离的一把扳手。在地铁上读书的人,既是寻找答案的人,也是生活样貌的一部分。他们和作者一样,通过食物想念,陪伴孩子成长,他们从订餐电话一跃迈进《百年孤独》,他们读书的同时带着行李乘车,他们也用阅读纪念,用阅读抵抗,用阅读回到母语世界,甚至用阅读完成对自我的外语教育。这就是生活的参差,生活的事实。

2024年2月18日,新年节后上班第一天,一位中年男士,开始学习《亲密关系》。很诧异这本书此前没有在“北京地铁书单”上,仔细想了想,可能是因为版本不同。这个版本的《亲密关系》在豆瓣上有12万人想读,1.3万人在读,2.3万人读过,评分9.3,引得我也想去读一读了。

2023年9月11日,第四章,“儿童必须自己感受”,是孙瑞雪的《爱和自由》。

2024年1月28日,周日上午,一个看向内心深处的地铁乘客,《突围原生家庭:如何在过去的伤痛中重建自我》。

2024年1月28日。《遥远的救世主》。

2024年1月27日,睹食物思人,陈晓卿《至味在人间》。已经是几年前的书了,最近陈晓卿又出新书了。

2024年1月23日,《美好生活:哈佛大学跨越85年的幸福研究启示》,中信去年下半年新书。这本书的上一个版本应该就是那本《自我的智慧:格兰特幸福公式研究》。

2024年1月10日,毛姆,《生活的事实》。毛姆也是地铁上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

2023年11月3日,金爱烂,《滔滔生活》。

2023年8月5日。闷热的八月的第一个周末,金爱烂《你的夏天还好吗》,还好吗?我也问自己,忽然觉得不太想回答这个问题。8月9日补记:刚发现《文化有限》8天前也即8月1日这期播出的正是《你的夏天还好吗》,这个姑娘会是《文化有限》的听众吗?

2023年11月6日,这个姑娘遇到过几次,大多没有拍下来。她的《平凡的世界》第二部也快要读完了。

2023年10月16日,《平凡的世界》,她还拉着行李箱,要去赶火车。

2023年4月6日,带行李箱的姑娘,读《黄金时代》。这本也是之前遇到过的书了。

2023年5月25日,他上车就带着厚厚的书,走到我面前发现是《人世间》,以前地铁上也遇到过。

2023年5月29日。如果你总是在同一时间走进同一节车厢,就总能遇到同一个读书人。上周就遇到过他。不远处的玫红衫非裔女士,因为遇到的次数太多,以至于我知道她就住在附近的公寓。而在我左边车厢,那个读英文书的大叔今天仍然在那里专注地借助翻译软件读书。我们生活在随机性里,也生活在确定性中,甚至我们自己就是确定性的一部分。

2023年11月1日,他拿餐厅订餐卡当书签,用翻盖手机壳,他看《百年孤独》。

2023年11月1日,同前。读《百年孤独》的人,用订餐卡当书签,他在生活中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2023年10月16日。《真实的幸福》。

2023年6月29日,《少有人走的路》,也是之前遇到过的书了。这套书有很多部,不确定是哪一部。

2024年1月13日,是一对母子,妈妈拿着书,儿子也在一起读。看到切口处的文字是“刷子李”,按图索骥,知道是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下车前看到封面,原来是作家出版社2008年版。搜索时发现,“刷子李”一文选入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四课,母子共读也就不奇怪了。

2023年5月15日。她收起书来的时候我看到了封面,是《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2023年5月6日,周末了,孩子看手机放松,妈妈看高考书学习,是《心的力量:从568名到衡水中学高考状元》。

2023年9月11日。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整整两个月前的今天(7月11日),米兰·昆德拉去世了。

2023年9月8日。《每个人的战争:抵御癌症的有效生活方式》,豆瓣1900多人读过。评分8.5,翻图书信息时发现之前已经加入“医学科普”书单。

2023年9月6日,他挤进来后并没有多少地方,但还是举起了手中的书。《为什么——关于因果的新科学》。

2023年6月1日,一个外国人,读一本外文书。

2024年1月4日,Mindset,《终身成长》英文原版。豆瓣上没有这个封面的版本,但有类似的,这本大约是新版,作者对得上。

2023年11月1日,《肖申克的救赎》英文原版。

2023年5月17日,借助查单词读英文书的人。他查单词的频次还是挺高的,这本书他已经读了一半,愿意这样做,要么是在学外语,要么是这本书很吸引人吧。

2023年5月23日,又遇到这位读英文书的大叔了,上次遇到他是一周前。

2023年5月30日,只要我愿意,在这个时间走进这节车厢,我就总能遇到他。今天终于知道他读的英文书是什么了,《Educated》,中文版就是那本非常畅销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2024年1月29日,一本英文书,JOSEPH CONRAD,他边看边查单词。

意识的河流

如果说我对书的观察有很大一部分是出于职业习惯,那么我作为普通读者最大的快乐则是在地铁上看到思想的林林总总——就仿佛看到河流怎样肆意流淌,浪花怎样欢欣跃动。世界之所以可爱,正是因为个体形形色色。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他们毫不相干,他们紧密相关。他们各有轨道,他们殊途同归。他们是先贤的现实化身,他们的自我有多个分身。一个人可以徜徉在一本书乃至一类书的世界,一个人也可以在全然无关的领域间自由跳转。文字搭建城堡,地铁是漂流的大陆。

2023年11月3日。周五晚八点,他读《韩非子》。

2023年10月9日,鲁迅《呐喊》,公版书,版本很多,他读的这版是中国文史出版社的。

2023年5月6日。时隔五年,又一次遇到读《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的地铁乘客。这次是个姑娘。

《脱腔》

《许三观卖血记》

2024年2月26日,阿城文集之七,《脱腔》。他头发已经花白,在他不远处就是读余华《许三观卖血记》的女士。这个世界有意思,同处一个空间,但每个人都走进了他们各自的河流。这河流会有交汇处吗?有啊,就像阿城和余华一样。20240226。余华,《许三观卖血记》,豆瓣评分9.2。

2023年9月27日,精装版《活着》。换乘时还看到一个穿短袖的男青年在看厚厚的《周易》,没有拍下来。

2024年2月22日,通过书号搜到了这本书,是《张爱玲传》,一个瘦瘦高高的男青年。关于这个男青年的故事,我已经写进“生活的事实:北京地铁春季书单(2024)” 。

2024年2月20日。《望江南》,杭嘉平和杭嘉和,杭州,又把我拉回到读《南方有嘉木》的大学时光了,感谢那时候读到令人难忘的茶人故事。又,早上上班前收到友人寄赠茶叶,是谓“茶日”。

2024年1月15日,《希腊和罗马哲学》。好奇汕头大学出版社怎么会出这类书,仔细看了书脊,发现原来是后浪的书,那就对了。评分颇高的一本古典哲学作品。

2024年1月15日,在读《希腊和罗马哲学》的大叔旁边,他认真看一本原版的柯林斯雅思词典。豆瓣上有几本相近的,但都不是这本。

2023年11月3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潘恩选集》。他和读《滔滔生活》的女士在同一个车厢,同一站下车。下车后,他们就少有交集,各自投入一天的生活。

2023年10月31日。今天下班晚,进车厢就看到他带了这本《斯坦福极简经济学2》在读。仔细看了下,这个系列第一本的评价还不错,2则一般。看嘴型和持书手型,似乎跟前几天读《论美国的民主》是一人。

2023年11月23日,她其实在读两本书,一本实体英文小说,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中文版译作《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一本似乎是中国古典文学常识的电子书,正看到其中关于“自祭文”的部分。

2023年10月18日,弗洛伊德代表作,也是一本公版书,《梦的解析》。

2023年11月2日,总有人关心更多,他读《经济发展理论》。

2023年8月10日,《人类网络:社会位置决定命运》。

2023年8月9日,《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夏天是文学季吗?最近频繁遇到99读书人的书。

2023年7月11日,读书男女,在夜班地铁上,他们分别读《失明症漫记》和《在路上》。《在路上》公版后去年出了好几版,不是很确定是哪个版本,就选了个封面最显眼的收入“北京地铁书单”豆列了。

2023年5月23日,上车就看到书名,是《月亮与六便士》,一个很瘦的姑娘。下车前看到远处还有一个姑娘在读《贪婪的多巴胺》,没有拍下来。

2023年5月5日,开始只注意到她半透明酸奶袋上的字,后来看到封底上的字,是柏拉图注疏集中的一部,《苏格拉底的申辩》。豆瓣1.5万人想读,3700多人读过,评分仍有9.2,加入想读。没想到换乘后在同一节车厢,还是读《苏格拉底的申辩》的大姐。

2023年8月5日,到站停车不稳,他的书掉在了地上。看到是《政治哲学》,查阅时发现之前点过“想读”,是牛津大学哲学通识课系列,这本书已经有2200多人标记了读过,评分9.3。

新书的机会

作为出版从业者,我清楚地知道对新书来说市场有多残酷。出版业每年出版新书20万种左右,很大一部分新书的命运是走不出库房。所以,每当我在地铁上看到有人读新书,总像是自己得了什么成绩似的替同行感到开心。人前的新书跟人后的努力分不开,即便我自己并不是《成为雍正》的读者,也知道它的出版方博集天卷为这本书的推广做过很多工作。而《人命如何定价:美国社会衡量生命价值的迷思与不公》的出版方、上海书店出版社“也人”工作室是一个成立三年的新出版品牌,他们在营销方面的活跃使得那些颇具个性的图书选题有机会进入更多读者的视野。除了出版方铆足了劲,作者的号召力当然不容小觑,无论是大众领域还是专业圈内,有质量的表达总有更多机会被有追求的读者注意。

2024年1月22日,《成为雍正》,是博集天卷去年下半年的重点书呢。

2024年1月16日,上车后一下子就看到这本书,书脊太特别了!因为上海书店出版社“也人”的小伙伴给我寄过这本书,所以知道是新书《人命如何定价》。看到熟悉的书,心情还是不一样的,为同仁开心。

2024年1月11日,竟然是本新书呢,商务印书馆2023年9月出版的《学术之路:跨学科国际学者对话集》。

2023年11月28日,早上遇到的读《有人自林中坠落》的姑娘,没想到这本是今年8月份出版的新书。

2023年10月31日。“改变了孙有元的命运”,是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他拿一支铅笔读小说。他这本是2023年7月最新版封面。

2023年10月9日,《芯片战争:世界最关键技术的争夺战》,今年5月份出版的新书。

2023年7月13日,书名听起来有点鸡汤意味,《岁月静好是片刻 一地鸡毛是日常》,没想到是2023年6月的新书,民国时期文人散文选篇。

故事写给谁

有时候,在地铁上遇到的读书瞬间会让我短暂“错愕”:读这些书的人和写这些书的人,他们背后到底是怎样的生活?撕开《小聪仔》图画书塑封的爸爸,他是怎样为孩子选择了这本书?读《作文六要》的女士,她是为谁而读?读《初刻拍案惊奇》的男士,他为什么仔细包了书皮,又认真在书脊上写下书名?超过1000页的大部头《安娜·卡列尼娜》和《悲惨世界》是怎样跨越时代和国别,打动了当下的年轻人?《三体》和《哈利波特》如何做到覆盖从成人到儿童的广泛阅读群体?小孩子如何理解大人,大人又怎么去理解他人?田野的花和小精灵打动了我,陶勇和蔡磊又打动了谁?尽管我有许多疑问,但我始终相信,用心的书写和真诚的文字跟时间是朋友,它们总是能让故事讲述得更久。

2024年1月18日,一位年轻的……父亲?在车厢门口等车时就看得津津有味,上车后人太多,于是我看到了书名,《小聪仔》,怪可爱的。这本书的豆瓣条目没有封面,也没有任何出版信息,但是有一条三天前(2024年1月15日)的豆瓣评论,是满分呢。

2024年3月5日。“绝境狼王”系列《孤独的小狼》。看起来像是个过了读这书年龄的中学生,但有些好故事不分年龄。

2023年10月16日。和平里四小的孩子,读一本叫《罗布泊的孩子》的书。

2023年6月12日,没想到是那么优美的文字,书名也好,《田野的花和小精灵》,加入“北京地铁书单”以后,我也点了一个“想读”。

2023年6月9日,下班。周五晚上九点半,看《哈利波特与火焰杯Ⅱ》的小学生。

2024年1月23日,1000多页的故事,《安娜·卡列尼娜》。

2024年1月5日,果麦版《悲惨世界》,她在读的是上卷。

2024年1月27日,对,周六晚七点半,就是《我与地坛》。

2024年1月9日,当“三体”成为日常语汇的一部分,所有人都是它的潜在读者。是一位非常清秀的小伙子,在读《三体3:死神永生》,这也是地铁上多次遇到过的书了。刚刚过去的周末,开卷发布了“2023年图书零售市场年度报告”,刘慈欣凭借“三体”系列位列年度畅销作者第一名。

2023年5月14日,昨天回家路上遇到的小男孩,日期仍记作昨天,他读《三体》。

2023年10月16日,《如雪如山》。

2023年8月22日,刚刚旅行回京的一家三口,小朋友在看一本名叫《甘肃寻宝记》的漫画书。

2023年8月9日,昨晚上遇到的一家四口,爸爸带着睡着的女儿,妈妈和儿子分坐两边。妈妈在读《鲁西西在天坛》,大概是女儿之前在读的书。儿子在另一头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暑期很多来北京旅游的人,他们一家大概也是,或许这一天正好去过天坛。如果是这样,这是很用心的一家了。

2023年8月9日,还是昨晚遇到的,日期仍记作昨天。小男生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023年8月9日。《中国神话故事》。昨晚上遇到的小男孩,日期仍记作昨天。他的包也挺好玩儿。

2023年6月1日,是北京二中的学生。上车前就看到他拿了一本“动力学”,上车后看到是“大众力学丛书”中的一本,《趣味刚体动力学(第2版)》。一位北大力学方向的博士生朋友曾经说起过这套书给了他很好的兴趣启发。

2023年4月26日,后来看清是《作文六要》。

2023年8月28日,晚上下班所见,属于《教父》的夜晚。

2023年7月18日,一本从图书馆借来的《夏天、烟火和我的尸体》。没想到有1.9万人想读这本书,更没想到的是有4.9万人读过这本书。

2023年6月27日,《失踪的孩子:那不勒斯四部曲4》。

2023年6月29日,前天晚上刚看过“那不勒斯四部曲”第四部,今晚就看到了第三部,《离开的,留下的》,这一本之前也遇到过。

2023年5月11日,《地下室手记》,是遇到过的书了。

2023年5月12日,他仔细包了书皮,又认真在书脊上写下书名,《初刻拍案惊奇》。

2023年8月31日,陶勇医生《目光》。

2024年1月28日,渐冻症患者蔡磊作品,《相信》。

精神的地图

我曾五次对“北京地铁书单”进行分类整理,每次都是浩大的工程,2022年4月最后一次整理后,我就没有勇气再继续。但我仍对那些遍布于中图分类法不同字母间的书保有浓厚兴趣,因为每一个类别都是一个新向度,每一种书都是通往精神或现实生活的新可能。小说、传记、散文、历史、社科、心理学、财经、管理、科普、健康、计算机……一年已经装下许多,假如时间拉得足够长,这份精神地图上的信息一定更丰富。

2023年9月1日,纳博科夫《微暗的火》,因为看到精装封面,所以知道是上海译文2019年的新版。

2023年8月7日。99读书人的《元素周期表》,发现自己已经标记过“想读”。

2023年7月17日,早上遇到的读书人,仔细看了下,是《美丽新世界》,左边页脚上有“译文经典”字样,是精装版。

2023年4月26日。开始以为是一本英文书,确实也通过书名查到了是哪本,后来发现是中文,中译本书名叫《天生有罪:特雷弗·诺亚的变色人生》,中英版评分都挺好。

2023年5月15日。她和爱人一起上车,上车后她打开了一本书,《人生由我》,一部自传。

2023年5月15日。她站在读《人生由我》的女士前面,读的是《一切皆契约:真实世界中的博弈与决策》,她正读到第5讲:动态道德风险。

2023年11月6日,东野圭吾是地铁上的“常青树”,这本是他的《假面山庄》。

2023年6月28日,《周四推理俱乐部·活了两次的男人》。

2023年6月19日。周一夜班读书人,封面雅致,是三联版甘阳主编“经典通识讲稿”系列之一种,《声之善恶》,鲁迅《破恶声论》《呐喊·自序》讲稿。

2023年10月12日,龙应台《目送》,因为看到了封面上的出版社是三联,所以知道是三联版。后来广西师大出的版本封面跟三联版是一样的。

2023年10月10日,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精装版。

2023年8月24日,晚上下班所见,《自行车:自由之轮》,“新民说”的书。

2023年5月19日,雨天,周五下班时,《艺术史中的关键时刻》。

2023年9月1日,今天这本书在地铁上实在显得有些不同,数学科普经典《代数的历史:人类对未知量的不舍追踪》,他正读到第13页,“数学基础知识:数和多项式”。又,昨晚梦到考上北大博士,开学前一天报道,在校园里溜达了一整天——“9月1号”的魔力太强大。

2023年11月6日,《后真相时代》。

2023年7月13日,又见汉译世界名著系列,《历史的观念》。

2023年6月8日。换乘上车所见,《象与骑象人:幸福的假设》。

2024年1月19日,退休后的周末生活。《国画经典2023》画册。

2023年11月6日,围巾,羽绒服,11月6日,大降温,是冬天了。她读一本《陌生人效应》。

2023年9月12日。《掌控习惯:如何养成好习惯和戒除坏习惯》,3.3万人想读,1.3万人读过,评分8.8。添加北京地铁书单豆列时才发现,是遇到过的书了。

2023年10月18日,一位带行李箱的女士,读的是《组织的未来:一个激发工作中每个人创造力的有效计划》,大概是一个管理者。

2023年8月14日。《估值建模》,没想到豆瓣评分有9.0,想读的人也不少。查了下,这本书是“实用投融资分析师”认证考试“估值建模”科目的统编教材。虽然有新版,还是把有评分和想读数据的比较早的版本添加到“北京地铁书单”豆列了。

2023年6月15日,候车时候,后来才看到他读的是《战胜华尔街》,机工华章那套很知名的经管书系中的一本。2023年6月1日,《价值》。添加北京地铁书单豆列时发现是之前遇到过的书。

2024年1月5日,《股市真规则:站在巴菲特和晨星公司的肩上投资》,没想到这本2018年出版的投资理财书还有9.1的豆瓣评分。

2023年8月3日。《证券分析》,没想到是900多页的大部头,没想到有1.8万人想读。评分也不错,1700多读过,9.0分。

2023年8月23日,施展《破茧:隔离、信任与未来》。

2023年5月14日,加班路上,一个清瘦的青年在看《闪电增肌》,这本书他快要看完了。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有这样一本书。

2023年5月14日,当我再次抬起头,发现他又换了一本《健身营养全书》,刚才那本《闪电增肌》他已经读完了。这两本书都是同一个作者。

2023年8月9日,《实验万事屋:科研菜鸟入门圣经》,豆瓣评分还不错。

2023年6月27日,早上遇到的读书人,《CUDA编程:基础与理论》,豆瓣评分不低,8.9。

2023年6月8日,工作节奏加快,晚上九点钟离开办公室,上地铁就遇到他,一个读《C++ primer plus 第6版中文版》的青年。这本书似乎是行业经典,多次再版,之前的版本想读人数很多,最高评分9.5,最近新出的这版评分反而下来了。

2023年9月5日,《华为数据之道》,豆瓣评分还不错。

2023年5月5日,《书店四季》。

2023年5月8日,三年又三个月,今天下班在北京地铁上拍到了第一个摘掉口罩读书的人。是地铁上的常青树,毛姆作品,《生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