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丨安居房是大震中百姓的保命房

历时20年时间,在16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新疆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干成了一件事——一件关乎老百姓住房安全的事。

近日,记者跟随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进行时”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新疆,实地了解当地抗震安居工程的成效和经验。

站在乌什县亚曼苏柯尔克孜族乡的抗震安居房门口,自治区原安居办副主任,自治区地震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张勇感慨地说:“实施抗震安居工程,使一代人的建房和防震减灾观念发生了转变,从‘要我建’到‘我要建’,这个转变远比盖几间房子意义重大。”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震活动强度大、频度高。如何保障生命安全,让百姓安居乐业?

2003年,新疆伽师—巴楚6.8级地震造成的伤亡教训,促使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决心变被动的地震灾后救助为震前主动预防,自2004年起在全疆实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重点解决农村居民住房抗震问题。

从南疆到北疆,从自建土坯房到政府帮助建钢筋混凝土抗震房,一砖一瓦筑起了家的脊梁,生命的希望。

今年1月23日,新疆乌什发生7.1级地震,抗震安居房经受住了强震的严峻考验。乌什县委书记颜画说,全县23万余人,只有1人受伤、无人死亡。

“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原所长、二级研究员孙柏涛说,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一直在积极开展减隔震装置的研发和设计工作,通过在建筑物底部安装隔震支座,如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摩擦隔震支座等,隔离地震带来的震动。2021年颁布施行的《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提到,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新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新建公共建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年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始终坚持把抗震安居问题作为民生大事来抓,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特点设计了不同的抗震结构房屋。各级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宣传,通过政府补助等方式鼓励和帮助农牧民建设抗震安居房,并在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采用了减隔震技术。截至2020年,新疆累计建成农村安居房266.98万户,帮助1100余万名各族群众告别了土坯房、泥草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安全新房。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处处长马玉表示,农牧区抗震安居房基本实现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建筑抗震设防目标,保障了农牧民生产生活安全。

“感谢党和政府,帮我们建了结实的安居房,地震时房子没事,人也没事。”2017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发生6.6级地震,甫·巴特孟克的安居房在地震中安然无事,而毗邻的自建房已倒塌为砖块废墟。

这次经历让原本还抱有侥幸心理,舍不得旧房子的甫·巴特孟克彻底转变了观念,对记者连连说道:“安居房是我们的保命房啊!”

除了普通农户,新疆还有不少牧民。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扎勒木特乡浩图尔哈队的定居兴牧点,记者看到牧民出入的人车道和牛羊走的牧道区划分清晰,院落里养殖区、种植区和生活区有效分离。牧民住进安居房,放牧不受影响,生活区域也变得干净整洁。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长、二级研究员高孟潭表示,新疆处于地震多发频发区域,在各级政府努力下,新疆农村安居工程总体上取得了良好效果,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随着国家补助力度逐渐加大,在兄弟省市援助下,这几年新疆在原有“抗震安居”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富民安居”的新标准新要求,让各族群众不仅住进结实的安全房,还享有水、电、气、暖、热、厨、厕、浴等现代化设施便利,确保住有安居、住有宜居。

陪同采访的自治区原安居办副主任,自治区地震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张勇,是抗震安居工程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之一。站在乌什县亚曼苏柯尔克孜族乡的抗震安居房门口,他感慨地说:“实施抗震安居工程,使一代人的建房和防震减灾观念发生了转变,从‘要我建’安居房到‘我要建’安居房,这个转变远比盖几间房子意义重大。”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