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跑入市的老乡,和扎堆车圈的媒体
最近半年,因为在车圈折腾了点事情,就总有互联网科技行业的媒体老师问我,怎么进车圈,大家总觉得自己原本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但是感觉车圈遍地是钱。
我不知道该怎么说,车圈的确很热闹,钱也很多,但是热闹和钱不一定属于你我,或者是为什么要属于你我,我们是门外汉,汽车江湖知道多少?技术又懂多少?运行法则又懂多少?
尊重市场之前,我们更应该先尊重自己的认知。
好比现在的股市,只要还能喘口气的人,都在讨论,人人都认为发财的机会来了。
“当别人恐惧时我就变得十分贪婪,而当人们狂热的时候,正是我感到恐惧之时!”巴菲特早早就把这句警世名言传播到了全世界,人人都听过,但是很少有人做到,这就是我们的人性,我们永远相信自己是比别人聪明的,而不是比别人愚蠢的,我们甚至不愿承认自己是个凡人。
这次的剧本和以往全球规范内的每一次股市表现,都不会有任何区别,在认知面前,有些人每天都是牛市,有些人牛市也是熊市。
为什么要把这两件事情放在一起聊?因为大家的心态和处境很像,都是抱着来捡钱的心态在做事,而且都是携款入场,要先把钱投资进去,这一点就很好玩了,无论是入市的老乡,还是拓圈的媒体老师,感觉都是十拿九稳,百分之百可以挣钱一样,兴致勃勃。
最近几年,很多互联网圈呼风唤雨的大人物,开辟了汽车市场,一顿操作猛如虎,用老地图找新大陆,有些亏的血本无归,有些苟延残喘,有些号被封了,总之真正做起来的,三个手指足够。
劝是劝不住的,今年依旧一堆好朋友们,花钱招兵买马,准备入场干死这帮只会“舔狗”的汽车媒体;我最近跟我一些准备磨刀霍霍入市的亲戚们说,如果真有闲钱,那就拿总资产的 10% 进去玩玩,千万别再多。
真想做汽车媒体,我劝兄弟还是亲自上阵,别招人,一个人坚持三年再说。
守住基本盘,我认为是这几年,大部分个体和企业,包括媒体要优先做好的事情,除非你的基本盘行业已经集体崩盘,比如在线教育或者地产。
如果你的基本盘里,还有很多人依旧活的很舒服,或者大部分人活的还很舒服,只有你在下滑,你是不是应该先解决下滑的问题?你在你最擅长的领域,都解决不了下滑,想去一个陌生的领域解决下滑,我不知道这个逻辑通不通顺。
如果我们发现一家企业在向其他领域扩展,但是它的业绩在不断下滑,它所处的行业又很正常,基本可以判断它会失败;向外扩展,是留给基本盘稳固的企业的,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本试错。
现在的互联网行业虽然不景气了,但是无论是腾讯、阿里巴巴还是字节跳动,任何一家公司开发布会,媒体都是车接车送吧?或者自己打车然后凭发票报销吧?然后还有 800 元到 1000 元的无差别签到就给的车马费吧?起码没有人讨论这个无聊的话题,对吧?
大家羡慕的车圈呢?车马费都已经上热搜了,媒体抱怨 500 元车马费还要拖欠,抱怨一场发布会上千个媒体,没人管自己,抱怨去开会机场往返酒店如果不坐大巴,就要亏钱,约稿的欠款一拖就是一年两年。
为什么逆向思维很可贵?因为可以帮我们看到月球背面,炒股和创业一样,都需要逆向思维。
跨越认知做事情是非常非常难的事情,人一辈子辛辛苦苦都在为自己创造一个赚钱和生活的舒适圈,很少有人能不断挑战自我,能多次从零到一的人,凤毛麟角。
跨圈做事情有多难?
这几年,不少互联网企业的公关人才过剩,很多就开始成功毕业,外溢到传统领域。
我认识的两个人,一位去了白酒企业,一位去了汽车企业,两位都没撑过半年,在白酒企业的那位发现,自己做了这么多年公关,似乎没明白一个道理,公关不仅仅是对外的,更多时间是对内公关;而汽车的那位则深刻明白了什么叫无为而治,你做的越多,就会发现很多别人的秘密,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动别人的蛋糕。
这也是我从来不去冒充专家给人讲课的核心原因,咱们的市场中,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在用通用模式做管理,特色管理太多,尤其到公关这个层面,完全看老板情绪和认知。
所以,聪明的公关大佬们,很少会挑战自己,去全新的领域做事,充其量从科技数码到新能源,强关联行业。
到了媒体身上,也是同样的道理,你在 A 圈是大神,但是到了 B 圈可能就是小屁。
在这个媒体行业,通用型大佬并不多,大部分人还是细分领域的媒体,比如你是郎酒汪俊林的座上宾,但是你到了汽车行业,可能就是坐在台下不起眼位置的一个普通媒体老师,这也是大部分媒体在领域拓宽的时候,不太能适应的过程。
我认识很多互联网圈的媒体大佬,曾经跟马化腾、马云、张一鸣这些大佬谈笑风生,甚至微信互为好友,但是写了一些汽车行业的文章,根本无人问津,偶尔有互联网行业的公关转行到了车厂,然后赶紧联系一下,去凑个热闹,结果还是见不到王传福、李书福、尹同跃,甚至在晚宴的时候,也只能坐在一边,远远眺望主桌。
这是一种天然的次元壁,各个领域之间,都有信息隔绝、人脉隔绝以及钱权隔绝,你如果想要打破这个隔绝,只有两条路可以走。
一条路是超强的产品,一条路是尊重时间。
经常有人问我,你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我思考了很久,如果我不想欺骗这个人,我就会老老实实地回答他,目前来看,我们还是一家刷脸导向型的公司,靠我们在这个行业二十年的时间积淀。
每一个行业里,都有无数像我这样能力平庸,也没什么钱的混子,有人说我们是寄生虫,我也不反驳,我们就是靠时间,最终形成了一种生态,我说不清楚我们的价值在哪里,但是这就是一种在任何领域都存在的现象。
所以,进入一个认知以外的市场,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时间,不要认为这个行业里所有的“老家伙”都是傻逼,你这个聪明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年轻人,一进来就可以秒杀所有人,最终现实会狠狠地教育你,如果你想留下来,你就必须踏踏实实做个三年内容,跑三年发布会,干点有动静的事情,把你在别的领域起步时做的事情,都再做一遍。
当然,也有例外,也就是我所说的通用型媒体大佬,他们手握名誉和流量,他们如果想要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就可以花大价钱去雇佣一个有深刻认知的人,迅速用他的流量做出产品变现。
吃百家饭只有极少数人能做到,细数行业,也只有吴晓波、秦朔、刘润,大部分媒体人是不具备这种面面俱到的知识体系和表达能力的,踏踏实实守着一个领域是基础宿命,能多给一个领域打辅助,是福分。
我大概在三十岁那一年,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明白了时间的真正意义,我当时每天下午都会坐在窗前,看一列列火车从一片田野中穿过。
世间万物,来得快的东西离开你的时候往往会更快,来得慢的东西往往才会基业长青,我承认有运气这个东西,但是运气赋予你的东西,你需要用认知来承接,知识需要储备,价值观需要挫折,这些都需要时间。
如果我只站在窗前看一次,那么我第二天就会忘记这列火车和那片田地,但是我看了一千次之后,我这辈子再也忘不了那个画面,我从此之中明白了时间的意义。
守住基本盘,用时间好好打磨自己的产品,尊重时间,尊重自己的认知,抵御住内心深处的暴发户心理,改天换命,人人都想,但是那需要一步步走,人一辈子能把一件事情做明白,已经实属幸运。
最重要的是,你如果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坚持了一生,你的人生大概率也会得到证悟。谷小酒的创始人刘飞是我的好兄弟,白酒市场这几年越来越差,我反而越来越看好他,因为我已经感觉到了一种匠人精神,他从小米的公关一号位转型做白酒,风马牛不相及,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我们一开始都不看好,这几年该踩的坑和学费,他都用时间交付了,如果我没记错,这已经是第八年了,他要把接下来的人生,在酒这件事情耗下去,再过三十年,谷小酒的价值自然就会释放出来,犹如陈酿。
但是如今这个世道,这样的创业者还有多少呢?一度 90% 的创业者都是想着做个概念,在资本上捞一笔吧?
我现在越来越喜欢身边做慢生意的人,对规模不执着,但是对产品执着,极致的产品才能真正抵御时间,做的大和做的久,谁更可贵呢?流星很美,但是我们每天抬头看到的,却是更美的月亮。
那些炒股一夜暴富的人,自杀往往是最终的归途,有张最近两天很流行的图,大家可以自己找找;而认知和财富不匹配的富豪们,在时间的长河里,最终往往又归于平庸,怎么挣来的钱,又怎么还了回去,案例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