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监管 谁该下指导棋?

金融科技在台湾发展的好不好,有两个重要面向可以观察,一是民众生活结合数位金流的普及情况,另一是金融科技新创暨服务业者已多元化到出现「产业」雏型,两者都关系到不同部会的权责。

行政院宣示全面发展金融科技以来,迄今近五年,能界定为杰出金融科技业的公司寥寥可数,国家发展基金投资的金融科技业案件量与金额明显偏低;立法院内部文件也显示,金融科技业者本质上仍为科技业者,加上金融业属高度监理的特许行业,应提案建议或可研议修法,由数位发展部与金管会共同分工。

金融科技应用的范围广泛,举例来说,加密币近期多方要求加强监管,并加速落地台湾市场,金管会主委黄天牧就曾直言,合理的监理方式是为循序渐进,其中牵涉到法律定性、课税及结合其他商品态样等,「都有跨部会性质」,未来也采跨部会讨论是否专法处理。

与此同时,金管会认定涵盖科技的金融服务内容及产业,金融科技发展与资通安全应一起研议,已推出第二版的「金融资安行动方案」,正是考是金融机构数位转型、发展及运用金融科技、创新与开放金融服务。

金管会肯定是支持适合台湾的金融科技发展,即使是本地民众使用率不高的「台湾PAY」,仍由公股行库带头投入资源推销,像外交部领务局护照办理的公务体系,也只放行台湾PAY电子支付。可是跨出金管会的权责范围,多数就要看其他部会脸色了。

再举例说,医疗体系可以使用行动支付、打通「医支付」,是近二年来数位金融应用场景的最大突破,现在病人出院,已大量减少提现金缴费的风险,展现各方资源连结的普惠金融。金融业者在《111年金融建言白皮书》提议放宽金融机构可采取更多元的数位身分认证方式,可以扩大开放健保卡认证的适用范围,以符合民众便利及业者需求。卫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险署却回以太极拳,认为「硬体凭证认证不是该署的主要业务」,且介接机关扩及私人机构,也有资讯安全控管的风险,金管会的主导角色立马「消风」。

AI金融科技协会理事长姚木川指出,金融服务本质不是狭隘地由金融机构专属提供服务,政策上老要把新创团队或创新科技搞进金融机构,「这样永远也做不好金融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