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组产业大联盟 以大带小落实净零

高雄市长陈其迈(右三)参加「高雄市2050净零路径发布暨产业净零大联盟成立记者会」,成立高雄市产业大联盟。(高市府环保局提供/洪国祥高雄传真)

欧盟规画于2027年启动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针对九大类进口产品收费,环保署也启动「气候变迁因应法」修法作业,正式将碳费征收纳入条文,为了维持产业竞争力,高市府成立「产业净零大联盟」,透过以大带小方式分享减碳技术及成果,落实净零转型。

目前有超过136个国家、239个城市宣示净零,高雄为台湾产业重镇,除了传统重工业,近年来更引进电子、半导体、高阶制造等,工业部门温室气体排量是迈向净零的大挑战,高市府于6月20日成立「产业净零大联盟」,邀请高雄市60多家业者共同参与,由市府扮演媒介,透过以大带小方式分享减碳技术及成果,并进一步扩及至供应链。

高市府环保局长张瑞珲表示,产业减碳必须从能源转换、制程改善及循环经济等方面着手。能源转换方面,要求电厂、汽电共生厂减煤,今年预计减煤219万吨,更设定2025年兴达电厂燃煤机组除役、汽电共生业者脱煤目标。

在制程改善方面,筹组「节能减碳技术辅导团」进厂提供诊断,并出具改善报告,以2021年为例,共协助企业节电864万度、减碳7201吨。循环经济部分,于临海工业区推动能资源整合,透过中钢汽电共生系统及废热回收等产制蒸汽及各项工业气体,与邻近工厂互通多余能源,减少资源耗用,共整合14家工厂,共享蒸气158万吨,年减碳约达38万吨。

张瑞珲强调,高雄市积极协助产业减碳,成果显示在高雄2020工业部门排放量已较基准年减少1132万吨,进而带动城市减碳1283万吨(减碳19.4%),远超越国家同期2%及2025年10%目标,为了确实达成高雄市2030年减碳30%及2050净零目标,除执行脱煤、设备汰旧、能资源整合等既有减碳工作外,更将逐步导入新兴减碳技术,如碳捕捉封存、氢能冶炼、钢化联产、固体再生燃料混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