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供应链重组 带动台湾产业联盟

图/Pixabay

上个月美国国务次卿柯拉克访台,为41年来美国来台层级最高政府官员,和台湾谈一系列经贸合作,其中最主要的关键议题是「供应链重组」,包括半导体医疗和能源。

中美贸易、科技和金融大战直接导致的结果,是两个经济体彻底脱钩,形成「一球两制格局。台湾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不仅因为半导体产业领先世界,而且又是传统制造大国,位居亚洲地缘政治枢纽,再加上战略上亲近美国,今年以来防疫作战成功,因此得到全世界的肯定,集光环于一身。

值得注意的是,台湾正积极探讨加入各种国际联盟可行性,这是台湾过去从来没有的机会,一直不得其门而入,但现在有所突破。举例来说,台美即将开始探讨BTA(双边贸易协定),虽是以开放美猪美牛作为代价;此外最近台美签署合作架构,将共同携手南向,进行基础建设投融资合作,这已将合作层面从台湾单点扩大到区域。

在多边联盟方面,台湾也有进展。柯拉克来台时提出「经济繁荣网路」(Economic Prosperity Network),这是美国在亚太地区主导的经济合作联盟,成员国包括日、韩、澳、纽、印度和越南,基本上都和美国友好,目的是为了加强合作,共同抵制中国。台湾未来也有可能被邀请加入,其中关键就在于供应链。在全球制造走向区域性分布的格局下,东南亚、印度甚至美国未来都有可能成为制造中心,台湾在其中具有技术提供、管理协调和资源整合等重要功能。

川普上台以来,对中政策主要依循点、线、面的脉络演进。早期禁止博通并购高通出发点就是担心5G技术外流,失去竞争力。后来制裁中兴通讯华为,延伸到5G和半导体产业链,即使美国5G技术落后,但借由半导体优势卡死中国大陆。现在川普将范围扩大到面,除了和已开发国家共同组成「五眼联盟」外,并在亚洲透过「经济繁荣网路」落实「印太战略」,派蓬佩奥日本澳洲及印度举行「四方安全对话」。

面临中美地缘政治新格局,站在企业管理和兼并收购的角度,也有点、线、面三种型态。最单纯的是单一的「企业并购」,通常属于水平整合,以扩大企业规模为主。

第二种是「产业链重组」,着重垂直整合,属于母子公司间资源重新配置,「减法」更多于「加法」,比如说纬创昆山子公司出售立讯,可成将泰州厂卖给蓝思。此外,还有和硕将子公司铠胜私有化,出发点是为了有效整合集团资源,以便快速进军印度和东南亚等市场。

类似的例子不仅限于台湾企业,最近日本NTT也以400亿美元代价将移动运营商Docomo私有化,主要考量是资源整合,以因应费率调整,并开始布局6G,以免再次落后中国大陆。

最有趣的是第三种型态,即透过面的整合形成「产业联盟」。以鸿海为例,为了跨足电动车产业和裕隆集团合作,裕隆出售电动车子公司华创,以技术作价,鸿海投资近80亿元新台币双方合资成立新公司。不同于一般产业控股公司,这属于异业结盟。在全球动荡、典范转移的时代,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类似异业合作的例子。

最近国巨和鸿海集团宣布策略联盟,双方虽未合资成立新公司或彼此参股,但将在业务上紧密结合,共同携手合作5G、车用航太、医疗新领域。由于外在环境变化迅速,有资源的集团希望携手合作、优势互补,以快速达成共同的目标。

全球大型科技企业如亚马逊、微软、软银和阿里,都在积极打造自身的生态系。台湾企业如果不想落后,在全球产业链重组的浪潮中,透过合作形成产业联盟,或许是一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