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運量創新高…「2痛點」卻釀一位難求常態 公司曝解決新措施
高涨的运输需求,反应在高铁近年来的旅运人次与营收上。联合报系资料照/记者曾原信摄影
疫情后高铁旅运人次与营收双双创下史上新高,反应在第一线的运输现场。周末、连假期间常常一座难求,自由座车厢挤得满满都是人,抢座位纠纷更多了。客运量创新高,高铁认为背后共有两个原因,而为缓解「人潮挤爆车厢」的新常态,高铁也提出短中长期的改善新规划。
近期一则新闻引爆网路热议,两位旅客因高铁自由座车厢座位换座问题发生纠纷,相互泼水,让网友们热烈讨论能不能换座,这起事件甚至连带掀起自由座「上厕所是否等于放弃座位」的讨论。这些热议的焦点都反映一件事情:高铁一座难求正成「新常态」,不但对号座老早就销售一空,好不容易挤上自由座车厢,常常也得一路站到底。
旅运人次、营收双创新高
高涨的运输需求,反应在高铁近年来的旅运人次与营收上。疫情前的2016至2019年,高铁旅运人次及营收年年成长;2023年走过疫情干扰后,旅运人次及营收双双创下史上新高,旅运人次达7308万人次,较前一年成长34.94%、营收则来到逾498亿元,成长率也来到34.14%。
排除疫情影响的那几年,高铁的旅运人次几乎年年成长,背后显示民众行的需求已出现转变。高铁认为,由于采用定型化时刻表,各站发车时间固定,方便旅客掌握时间,外加准时且班次密集、便利的旅运服务,这些原因,都让更多旅客将高铁作为城际运输首选。
另外,高铁也依据旅客需求设计不同的停靠模式,例如想最快速从台北前往台中、高雄的旅客,高铁有直达车可以最快时间抵达。但若想前往机场或六都以外的城市,则可以选搭蛙跳式列车,满足不同民众的中、长程旅运需求。
而观察疫后城际运输复苏情势,高铁分析,公路与国道客运因驾驶不足等因素导致供给问题,因此运量回复有限;台铁则已回复至近疫情前。至于高铁,尽管疫情期间人潮遽减,但高铁坚持不裁员、不减薪,才能在撑过寒冬后迅速增班因应,让更多旅客愿意选择高铁。
人潮挤爆车厢,今年7月后每周已增87班
高铁每到连假就会开始涌现返乡人潮,购买自由座的人大排长龙挤满整个车站大厅。联合报系资料照/记者曾吉松摄影
特别是疫情期间通膨加剧,各项消费支出有感增加,但高铁票价仍维持18年前的水准,一来一往之间让民众感到「物超所值」,造成疫后中短程旅客持续涌入高铁,虽然推升运量,但也造成高铁中短程区间较为拥挤。
配合台湾社会疫后快速回复正常生活,高铁自2022年初即恢复提供疫情前每周1016班次的时刻表;随着2023年运量快速成长,高铁也不断增班。自今年7月起,每周班次数已达1103班,微增87班次。
尽管有所增班,但尖峰时段仍频现旅客拥挤的情况。高铁观察,其一是都市发展的外溢效果,造成北部短距离区间自由座旅客较多,例如台北—桃园、台北—新竹、板桥—桃园等区间,因乘车时间较短,均在30分钟内,让民众愿意选择机动性强且快速、便捷的高铁自由座服务,「搭乘体验类似都会区捷运。」
其二是从搭乘时段分析,自由座旅客较多的超尖峰时段,主要为上下班通勤时段,及周末跟连续假期返乡/收假时段。
扩大车队规模,12组新车2026年陆续抵台
高铁示意图。图/联合报系资料照
为了缓解这样的运量需求,短期内高铁已于通勤时段规划加开南港—台中区间车,以增加通勤时段运能,同时扩大通勤时段车次的自由座车厢配置数,视需要放大自由座车厢数至8节。
另外,在返乡或者收假时段,则机动加开全车自由座临时加班列车,各车站加强引导旅客依目的地分流搭乘不同停靠模式的列车,必要时适度开放车间通道、对号座车厢供自由座旅客站立。
高铁强调,现阶段除优先以精进维修排程与营运调度等方式,增加现有34组列车的利用率外,更已依照长期运量需求整体评估后,决定采购新世代列车。
2023年5月已确定将向日立东芝联盟采购12组新世代列车,预估2026年陆续运抵台湾、2027年上线营运,期望借由逐年扩增车队规模,支持高铁运量稳健成长,并提供旅客更加优质的旅运服务。
这些新措施真能解决「抢座争议」?就看未来许多长假返乡潮的「压力测试」了。
(本文出自2024.12.21《远见》网站,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