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贤治创办书屋 珍本文献广留布
拾光‧捕手(台北市立文献馆)
「古亭过去曾有很多存放稻米的古亭畚,所以才被称为古亭。」资深出版人高贤治对古亭了若指掌。他的父亲张绍濂是师承杜聪明的第一位博士生,专门研究爱爱寮的阿片中毒,也是影响他最深的人。
大学三年级开始,高贤治总在牯岭街旧书摊流连,有天发现原版的《台湾通史》,老板开价一千八百元,是当时一学期的注册费,父亲出钱让高贤治买了,这是他收藏古书的起点。
古书越买越多,高贤治也想创业。一九六三年他开了「太平洋旧书店」,隔年搬到宁波西街,为了向父亲的「古亭医院」致敬而改名「古亭书屋」,专卖学术类书籍。和其他旧书店不同的是店里有旧书目录与公定标价,可谓正规的旧书店,连日本及美国在台大使馆也将古亭书屋选入国民旅游指南的推荐地点。
由于古书卖出就很难再找到相同的,古亭书屋便贩售复制珍本,第一本复制珍本是铃木清一郎的《台湾旧惯冠婚葬祭と年中行事》,书中详列台湾人的岁时祭仪及婚丧喜庆,销售状况不错。
高贤治的古书生意并非一帆风顺,譬如有一回店里收到一批马克思左派的经济学书籍,后来发现书是警备总部卖出的,只为了顺势盘查店里是否有禁书。警备总部还搜查了他在新店高厝七张仔的家,好在他对台湾史料研究的经营立场一向明确,方才有惊无险逃过一劫。
古亭书屋结束经营后,高贤治仍然与书为伍,他还将历年收藏的台北拓垦古书契编印成四集《大台北古契字集》,成为研究台湾早期历史与社会风俗的重要史料。一生与书结下不解之缘的他,逐梦的步伐始终没有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