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清代古文书!探索18世纪台湾「边区社会」 珍贵文献首揭露

▲国立台湾博物馆举办「从前,有个地方边区台博馆藏清代古文书解码特展。(图/国立台湾博物馆)

记者林育绫/台北报导

国立台湾博物馆举办「从前,有个地方叫边区-台博馆藏清代古文书解码」特展,汇集馆藏清代台湾两大地方文书系统-「岸里大社文书」及「恒春县行札」(「刘铭传抚台前后档案」)两批珍贵的历史文献,展出93件文物首度解码清代古文书!

该特展探寻18至19世纪台湾的「边区」,包扩内陆沿山及内山边区社会样貌,以及身处其间的原住民文化与社会对应的演变,展示了包括古文书、地图历史文物、原住民文物等,以族群接触与互动的历史线索、文化结晶素材,进行文书、图像与文物的诠释。

▲特展探寻18至19世纪台湾的「边区」。(图/国立台湾博物馆)

台博馆洪世佑表示,博物馆是「反思历史与重现文化的场域」,也是提供不同族群观点对话空间。台博馆自1908年创馆至今,典藏台湾原住民相关文物已历百余年,藏品年代久远且类别多元实为博物馆原住民典藏的重要特色,对于呈现近代原住民与汉族社会的接触、互动历史情境内涵而言,提供了许多适题的素材,且彼此互有关联,因此向来甚获重视。

▲洪世佑表示,博物馆是「反思历史与重现文化的场域」。(图/国立台湾博物馆)

洪世佑也说,此展览综合运用其中的历史文献、社会生活器物、历史图像、舆图等相关文物,兼纳清代官方民间社会的历史与文化物件,以铺陈18-19世纪台湾「边区社会」推展时的边区多族群社会概观

立法委员国书也特别出席展览开幕典礼。(图/国立台湾博物馆)

今(20)日立法委员黄国书也特别出席展览开幕典礼,他在致词时表示,台博馆典藏了许多台湾这块土地上重要的文物,透过博物馆文物的展示及研究,让我们能从古文书、地图、契书文件爬梳探究边区社会里汉人与原住民族之间的互动关系,还有历史脉络,也让民众省思及了解台湾历史文化的蕴涵

原住民的生活器物呈现了族群接触与互动的影响,也反映了山区原住民应对社会环境改变的文化重组策略原汉接触的历史文物,如界碑功牌饷票等,则例证了「边区」原汉社会关系历史性变迁所产生的新族群互动形式

▲展览透过台博馆藏文物资料的整合展示,呈现边区社会的发展,传递博物馆文物典藏、展示推广,对深耕台湾文化历史的意义。(图/国立台湾博物馆)

展览透过台博馆藏文物资料的整合展示,呈现边区社会的发展,传递博物馆文物典藏及展示推广对深耕台湾文化历史的意义,也彰显国家重要文化资产所具有的社会文化教育意涵。特展即日起至10月4日于台博馆本馆一楼西展间展出,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上午9时30分至下午5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