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元文创商品当数千元古董 收藏家踢爆史博馆「错误百出」

收藏家倪京台指出,几十元的文创商品,被馆方当作真品车票。(图/翻摄自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倪京台提供)

记者林育绫/综合报导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典藏网站遭到收藏家倪京台踢爆「错误百出」,倪京台指出,几十元的文创商品,竟然被馆方当成数千元的古董老车票,价值「差了50倍」;此外还将车票的穿线孔当成「剪票缺口」,更有政治竞选文宣品被馆方当成车票典藏品,让他不敢置信。(15:52 更新/台史博回应:检讨处理中)

倪京台本身收藏超过2万张火车票,更着有《老火车票说故事》一书,对于车票收藏新当有心得,不过他最近浏览「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典藏网站发现,关于铁道车票的相关藏品竟然错误百出,他指出,其中之一是仿古老阿里山车票造型制作的「文创金属钥匙圈」,馆方竟误以为是真品,更将该物注记为「民国66年嘉义至独立山铁制车票」,文物的准确日期还标注为「1977/9/28」。他说,「一个几十元就能买到的钥匙圈,竟被误当成数千元起跳价值的老车票,保守估计价值就差了50倍。」

倪京台解释,民国60年代物资缺乏,从没出现过金属制的车票,当年车票皆是纸制品,以厚纸板车票为主,是国际间通用的格式被称作爱德蒙森式铁路车票」(Edmondson railway ticket),最早是由英国铁路站长汤姆士‧爱德蒙森(Thomas Edmondson)于1840年代发明,在日本称作「硬券」,中国则称「硬板票」,方便剪票并以轧日机轧上乘车日期;不过「台湾历史博物馆上出现的『铁制车票』实在很有创意,不知道是谁的杰作?」

▲倪京台指出,馆方将左下角「穿线孔」说明成已打洞的剪票孔,这说法完全错误 。(图/翻摄自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倪京台提供)

另外还有一张民国86年汐止松山莒光号车票,馆方在文物描述表示「车票左下角已打洞,应为使用过之车票」,也被他揪出「这说法完全错误」。他表示车票左下方的小圆孔,其实是「穿线孔」,但馆方竟然误当成剪票圈口,令他无言。

▲倪京台提出自己的收藏品说明:「左下这个洞是穿线孔。」(图/倪京台提供)

▲他表示,「火车票的穿线孔以前在中央,之后移到左下方。」(图/倪京台提供)

除此之外,倪京台也指出在车票的文物类别中,竟然还有火车票造型的「竞选文宣」,是2011年宋楚瑜竞选总统时,竞选团队制作的文宣品,上面印的是「台湾铁路橘」,让他惊讶这居然也被列为「车票」,不知是否分类错误?

▲他也指出,政治文宣品也被列为典藏车票,不知是否分类错误?(图/翻摄自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倪京台提供)

他感慨馆方对于台湾铁道历史文物的知识相当缺乏,还表示愿意无偿担任这方面的志工顾问,更愿意把自己珍藏的一部分火车票捐出来,只盼望国家级博物馆能更重视且尊重台湾铁道的历史与文物。《ETtoday新闻云》记者在18日上午11时致电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馆方表示稍晚会提供相关声明稿说明。

►被收藏家踢爆馆藏资讯「错误百出」 台史博回应:检讨处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