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档制度 李家同批没必要

图为清华大学荣誉讲座教授李家同。(本报资料照片)

因应108课纲实施,教育部推动高中生建立学习历程档案,但成效褒贬不一。清华大学荣誉讲座教授李家同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高中生最重要的是将国文、英文、数学等3科学好,其他可以都不要管,他认为学档制度没必要、也没意义,甚至害了很多人。

李家同说,高中生若能将国文、英文及数学等3科的基础打好,未来要做什么都可以。一个人如果没有将基础知识学好,以后不可能改行,譬如以前学电机的人,如果到现在还只知道真空管,那就完了。

李家同表示,至于他自己,一直到读博士时才开始学写程式,但因为以前有知识基础,因此能够面对时代的变化。

李家同指出,高中生数学或英文学得好不好,看成绩单就知道,不用去看他的学档。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上一塌胡涂,却在学档上说懂一大堆数学,这样有何意义?

李家同进一步表示,学档制度不但没必要,甚至可能害了很多人。譬如有些学生国文、英文、数学成绩不好,但去学写程式以丰富学档,这是走错方向。

李家同还说,高中生会在学档上说立志学好什么东西,譬如他们表示要走数学或电机这些路,但事实上,他们根本不知道大学的数学或电机领域是怎么一回事,像大学数学几乎没有数字,这和高中生的想像差很远。因此,高中生在学档上是无从立志的。

李家同之前也在个人脸书表示,大学升学参采学档,学生学期表现都将纳入其中,但对弱势学生而言并非雪中送炭,反而是雪上加霜,在于若家长社经背景好,譬如家长会写程式,学生自然容易耳濡目染,能在学档上做些「花俏」事,但弱势学生想必不会有此经验,最后造成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困境。

李家同表示,对于一些功课不好的学生,他们学习上很吃力,还要写学习历程,实在痛苦。他也遇过名列前茅的孩子对写学习历程感到厌烦,因为实在不知道应该写什么。大多数孩子觉得学习历程没什么值得谈的,乏善可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