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子总是烂尾怎么破?这5招值得试试

文 | 叶伟民

有两种东西容易烂尾,一是房子,一是稿子。我当编辑的时候,每个记者(作者)都是拍着胸脯出发的,到后来却躲着我。一开始我还担心人失踪了,后来才知道:稿子烂尾了。

好作品都是相似的,烂稿却各有各的烂,而烂尾绝对是烂中王者。稿子写完了,总还有得救;没写完,神仙也难续。而且稿子一旦烂尾,心气就泄了,时机也过了,等待它的大多是电脑回收站。

如何防止稿子烂尾,是写作的头等要务。

就像演员应永远带着剧本,作者也该随身带着手稿。过去是纸张与皮肤的摩挲,现在则是屏幕与指尖的点戳。介质不重要,重要的是偷时间的艺术。那种和秒针捉迷藏,偷得一句半段的愉悦感。

也正因为这种“随时随地”的需求,多设备协同变得必须,总不能挤地铁还要打开电脑。云笔记软件就蛮合适,手机端做碎片输入,有整块时间再用电脑编辑。说起来,我已经很久没有用Word码字了。

有了称手的工具,就要对时间下手了。碎片化时代,不要过分奢望“整段时间”。一小时有一小时的写法,十分钟有十分钟的用处。

每天给自己设一个不难的目标,哪怕每天100字也行。通勤的时候、等人的间隙、候餐的那会儿,拿出小时候背着大人偷吃辣条的劲头,文章就是这样喂大的了。

距离和时间是感情的杀手,同样,稿子也不能放下太久,否则就放凉了。其本质,是创作思路和情绪的中断、疏离和遗忘。就像有些话,情绪到了说得特别好,但放上一两天,咋说咋别扭。

作品的创作周期有长有短,无论如何,每天都写一写。就像往碳炉里加炭,保住火种。如果真要离开几天,那就把后面的思路记下来,避免回来再冷启动——那样成本极高。

在俄罗斯的苦寒地区,汽车都不敢熄火,因为很可能下次就打不着了。稿子也一样,手一凉,离烂尾就不远了。

《韩非子·说难》中有言:“事以密成,语以泄败。”大白话就是事情要悄悄做,成了再说,别还没动手就到处讲。说多了,事就黄了。

很多人写东西,想到好点子就四处分享。这带来两种非常不好的心理效应:一是失去神秘感;二是带来已做成的错觉,最终泄了那股劲儿。

大文豪雨果为对抗拖延症,常常出怪招,比如剃去半边头发和胡子,又或者叫仆人拿走所有衣服,关在房间里裸写,好灭了自己出去浪的心。

如果你的稿子烂尾也是因为拖延,不妨对自己狠一点,例如把腿绑在椅子上,把手机交给家人,或者把自己反锁在房间……

去年,日本开了家“赶稿咖啡厅”,花钱请店员当监工,生意还很火爆。

总之,反拖延这件事,是写作者永恒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