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房贷政策调整渐入“高潮”!一日之内广东、云南两省超20城落地,北上广深仍无动静

财联社5月24日讯(记者 郭子硕)“5·17”后,各地房贷政策调整渐入“高潮”。一日内,广东、云南超20城即将房贷利率市场化时代,单日房贷调整城市数量创新高。

财联社记者今日从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获悉,广东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按照因城施策原则,根据当地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及市政府调控要求,对珠海市、汕头市、佛山市等19个城市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作出调整,包括首套房首付最低15%、二套房最低25%,取消利率下限等。上述政策即日起执行,商品房买卖合同或房地产买卖合同网签可依此标准执行。

同日,云南省宣布5月25日起全省全面下调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同时取消首套、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实现房贷利率市场化。超20城更新房贷政策,也是人民银行5月17日发布《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关于调整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等政策(下称“5·17”新政)以来,参与房贷政策调整规模最大的一次。

业内人士认为,首套房和二套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的取消,意味上述城市均实现房贷利率市场化。有分析人士指出,各地政策放松步调一致。除北上广深等极个别超大城市外,总体上全国房贷政策属于宽松态势,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宽松对楼市提振的效应。

粤、滇加入房贷利率市场化大军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广东19城即日起,对于贷款购买首套商品住房的居民家庭,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15%,取消利率下限;对于贷款购买第二套商品住房的居民家庭,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为不低于25%,取消利率下限。上述调整方案与5月17日人民银行总行步调一致。

对于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居民家庭,广东19城将分情况执行个人住房贷款审批规则。对于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居民家庭,又申请贷款购买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根据借款人偿付能力、信用状况等因素审慎把握并具体确定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水平;而未结清购房贷款的居民家庭,将暂停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

对于广东19城取消房贷利率下限,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此次政策充分说明,各地政策放松步调一致。除极个别超大城市外,总体上政策属于“放松到底”的态势,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宽松对楼市提振的效应。

值得关注的是,本轮广东19城调整房贷政策,并未囊括广州、深圳。对此,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在接受采访时也指出,广州、深圳既是一线城市,也是此前重点调控城市。相关机构对于上述城市进一步下调首付比例的决策,还是相对谨慎。与此同时,5.17新政以后,广州深圳两地新房市场和二手房市场表现都比较好,需要再观察一下国家释放利好以后能否在不动首付比例的情况下推动市场起来。

同日,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也宣布,5月25日起云南省全面下调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从不低于20%调整为不低于15%,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从不低于30%调整为不低于25%

怎么看后续各地房贷政策?

5月17日,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调整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的通知,宣布取消全国层面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首付比例门槛降低,首套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15%,二套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25%;取消房贷利率下限;下调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

“5·17”新政后一周,各地调整房贷政策已呈燎原之势。截至目前,已有武汉、合肥、长沙、西安、济南、郑州、昆明、南昌等至少8城商业银行执行“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15%”新政。

在严跃进看来,广东对于各地政策来看是有启发的。通过此类政策,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全省的总体部署,也减少各地政策制定的成本。这恰说明很多城市面临的问题和楼市压力是相似的。省级部署,有助于提高政策效应和更好助力市场的向好发展。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根据央行信息,新政前,除北上广深等8个城市外,其他城市首付均已选择执行20%、30%的全国底线政策,预计接下来大部分城市首付比例将降至15%、20%,更多城市下调首套、二套房贷利率,三四线城市及普通二线城市有望优先进行政策调整。

不过,李宇嘉也指出,由于居民收入端基本面并没有明显改变。如果仅仅是下调首付比例,而没有下调按揭利率,实际的效果或有限。

李宇嘉认为,降低首付比例的本质是希望居民加杠杆,这与过往政策一脉相承。需要关注的是按揭利率的的下降空间。目前,首、二套房按揭利率已经降到历史低位。有城市首套房利率甚至降到3.2~3.4%。考虑到银行的利差空间较小,在存款端成本没有明显下行的情况下,按揭利率进一步下调的空间或有限。

惠誉评级表示,银行盈利能力受影响或更为明显。取消最低房贷利率下限和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将进一步压缩银行 2024 年的净息差。此外,贷款需求萎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房贷重新定价、以及金融机构持续支持实体经济的要求也会为银行带来进一步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