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实体经济 共谋振兴良策

嘉元科技是广东首批3家登陆科创板企业之一,也是梅州首家科创板企业。受访者供图

开篇语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梅州市工商联正按照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激发内生动力,推动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的总任务、总目标,团结全市各级工商联组织和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全市经济增长、财政增收、稳定就业贡献民营企业力量。

为倾听梅州民营企业家意见建议,聚力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推动苏区梅州振兴,梅州市工商联与南方日报梅州新闻部联合推出“激发企业活力赋能实体经济”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强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识,梅州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今后五年工作的两大重点之一,摆在改革发展工作的首要位置,作为头等大事作出部署,坚定不移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努力促进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新时代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新局面,众多民营企业家是参与者、实践者、见证者。

围绕狠抓实体经济,促发展、稳增长、保民生等主题,南方日报记者特此专访梅州市企业家代表,共话实体经济,共谋振兴良策。

●南方日报记者黄培强

梅州市工商联南方日报梅州新闻部联合出品

策划:罗桂芳汤凯锋

统筹:罗志东唐林珍黄培强李嘉婷

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平元

向创新要发展以创新促发展

嘉元科技是广东首批3家登陆科创板企业之一,也是梅州首家科创板企业,备受瞩目。作为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家,廖平元时刻关注着梅州的发展。在他看来,近年来,梅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就如何推动梅州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廖平元表示需要凝聚多方力量,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真正发挥企业自身优势,齐力营造更优的营商环境,建设产业链。

南方日报:梅州实体经济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阶段,在您看来,这一阶段有哪些难题亟待破解?

廖平元:梅州地处偏远山区,交通区位等方面存在先天劣势,发展实体经济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发展梅州实体经济,难点主要是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缺少强有力、配套全、前景广的产业支撑,科技创新能力较弱,难以实现规模效益,因此要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发展资源型企业、完善产业链配套、支持民企参与国企混改。

可从三个方面突破:一是争取政策支持。积极向国家争取享受像赣州、闽西一样的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政策,在项目布局、资金安排、要素供给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二是着力引进“造血”型实体企业。通过打好乡情牌、生态牌、政策牌,引进“造血”功能、带动能力强的大中型实体企业落户。三是扶强本地优势企业。给予税收高、就业多、成长性好的企业更多的政策支持,争取扶持几个全国乃至世界一流企业。

南方日报:作为新当选的梅州市工商联主席,您认为工商联在推动梅州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该如何助力营商环境的优化?

廖平元:近年来,在梅州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推动下,梅州营商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作为营商环境建设者和享受者,未来工商联组织还可在以下三个方面助力梅州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一是全力当好党委政府参谋。广泛参与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向政府建言献策,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协助政府更好地引导、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致力营造亲清政商关系。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洁身自好走正道、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自觉做践行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典范。三是增强服务意识。团结带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听党话、跟党走。贯彻新发展理念,为他们提供更全面、更具体的政策咨询、法律、投融资、人才等方面服务,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梅州市稻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邓琪

端稳“饭碗”守好“粮仓”

“发展水稻产业,梅州有基础、有潜力,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产业。”梅州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期间,身为市政协常委的邓琪带来题为《打造稻米产业链助力梅州乡村振兴》的大会发言。邓琪表示,打造稻米产业链条能够助力乡村振兴,让更多人从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受益。

南方日报:您认为梅州当前发展稻米产业有何重要意义?

邓琪:梅州市作为广东省重要产粮区,但近年来水稻种植面积却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梅州地处山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薄弱,水稻分散种植,产业化发展规模小,种植效益低。产业兴才能乡村兴。以产业作为重要抓手,积极引导农户、合作社按照市场需求组织规范化、规模化种植优质稻,利用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把更多的小农户联结带动起来,融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共同打造稻米产业链,才能让广大农户享受产业化带来的共建共享共富成果,推进农业现代产业化进程,带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

南方日报:当前梅州正在大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您对此有什么建议?

邓琪:农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民经济的根本性问题,推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梅州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一环。做强做大水稻产业链,梅州要着重在“链”上下功夫。

一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进一步完善落实政府对农业扶持政策,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的投入,特别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二是调整优化种植品种结构,推进水稻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开展订单生产,实行优质优价收购农户优质水稻,提高订单生产积极性和履约率,提高优质水稻种植规模和综合经济效益。三是积极寻找一条适合梅州发展的新路子。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稻鱼共生”模式。四是政企合作培养本土的农技人才。培养现代化产业农技人才,引导和鼓励以“专业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更多农户进行丝苗米优质水稻生产种植。

广东振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志平

创新引领走在前刷新行业新标杆

从山区一步步成长起来,走出梅州闻名全国,广东振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成长发展,足以说明技术创新是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在梅州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指出梅州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短板。对于经济发展和企业可持续发展,黄志平表示,要树立创新意识,重视人才培养,持续发力创新工作。

南方日报:您认为梅州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黄志平:梅州实体经济的发展存在不少制约因素,例如基础薄弱、交通不便、市场不大等难题,但我认为这些难题都是可以逐一破解的,尤其是在当前梅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从梅州当前企业发展来看,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也成为绊脚石之一,主要存在创新意识低、投入少、转化率低等问题。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一个企业的科技创新,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和企业自身发力。政府相关部门方面的引导,需要结合国家、省的政策进行引导,要结合企业的发展实际进行引导。同时在政策方面给予一定支持,如设备、人才引进方面。企业自身发力,前提是要树立创新意识,认识到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把创新贯穿到每一个生产环节中,用心用情做好创新工作。

南方日报:从企业角度来看,工商联要如何发挥桥梁作用助推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黄志平:企业的发展涉及到众多方面,这也意味着一个企业是不能单打独斗的。工商联就是把众多企业凝聚起来的一个平台,让企业能够抱团发展。从企业角度来看,工商联工作要发挥桥梁作用,凝聚向心力,当好企业和政府间的沟通桥梁,解决好企业发展实际遇到的难题。当前,梅州在营商环境上不断下功夫,攻短板。作为企业,要看到梅州的发展潜力,更要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不断推动梅州实体经济发展。

广东威华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剑明

狠抓发展蓄新能推动产业新跃升

不断提高经济运行韧性,梅州政企合力,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把发展重点聚焦到实体经济上,把力量聚焦到“打粮食”项目上,坚持税收导向、就业导向抓招商引资,从“投入思维”转向“产出思维”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给梅州本土企业带来发展的信心。在专访中,李剑明就企业二次创业和梅州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提出见解。

南方日报:广东盈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4万吨高端电子铜箔、广东盈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600万张高性能覆铜板,两个项目均已入选广东省重点项目,两个项目具体情况怎样?

李剑明:广东盈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投资28亿元建设高端电子铜箔项目。该项目采用先进的铜箔生产设备和工艺,建成后预计可年产高端电子铜箔4万吨,其中电子电路铜箔及锂电铜箔各2万吨。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40亿元、年纳税1.6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计划2022年9月28日投产。

位于平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广东盈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600万张高性能覆铜板,项目分三期建设,主要生产多层及超多层PCB芯板、HDI级覆铜板、高频高速等各类高性能覆铜板。年总产能3600万张,达产后年产值预计80亿元。

公司将通过光伏发电节省能源消耗,通过先进洁净技术保证清洁生产,通过5G工业物联网技术实现智慧工厂管理,通过先进设备及工艺技术创新使公司锂电铜箔及电子电路铜箔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将项目打造成“节能工厂、清洁工厂、智慧工厂及创新工厂”的典范。

南方日报:梅州市先进制造业产业协会成立,您作为首任会长,对接下来的协会工作有何计划?

李剑明:以“发展、共享、服务”作为协会工作方针,积极发挥协会作用。一是发展协会平台,加强会员沟通。利用先进制造业产业协会的平台,加强与外出杰出乡贤企业及会员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沟通,积极宣传梅州招商引资政策,协助政府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努力促进外出杰出乡贤回家乡发展,共同为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作贡献,助力梅州经济发展聚焦。二是推动合作共赢,共享协会资源。通过协会加强与会员企业的交流合作,加强与省内先进制造业产业协会及其他行业协会的沟通交流,整合行业上下游资源,形成互补的产业链及供应链,推动先进制造业企业合作共赢,资源共享,积极参与市委、市政府发起的产业基金,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助力企业做强做大,助力产业基金良性循环。三是搭建服务平台,创造良好环境。通过召开会员大会、走访会员企业及会员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加强沟通等途径,搭建一个服务新平台,充分了解会员企业的需求,为会员企业排忧解难,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全力发挥协会的服务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