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帮推」推动北宜新轨道社会沟通计划 民众讨论热烈

宜兰民众关心新轨道问题。(图/公民帮推提供)

公民帮推理事长黄建兴。(图/公民帮推提供)

为解决台北与宜兰之间的轨道运输问题,政府已研议北宜新轨道计划超过20年。然而,民众对于这些规划过程中所获得的资讯有限,导致在决策过程中缺乏参与感。针对此情况,非营利组织「公民帮推」发起了「北宜新轨道社会沟通计划」,希望通过提供更透明的资讯平台,让民众能够参与讨论与决策。

22日举行的座谈会中,来自各界的代表包括冬山乡长林峻辅、立委特助陈宏昌、以及多位专家学者,与现场约40位民众共同探讨了北宜新轨道的各种议题。专家与民众就轨道规划、交通影响、土地征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许多与会者表达了对于现行计划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宜兰未来发展的忧虑,尤其是关于高铁与台铁的路线选择、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等。

一位居住宜兰十多年的民众提问,对于高铁与台铁是否能够实现并轨表示关切,并指出过去国道五号和雪山隧道的建设过程中,因地质问题导致施工困难与延误,担心未来新的轨道建设也将面临相似挑战。

针对上述疑虑,专家代表表示,目前并未考虑高铁与台铁并轨的方案,主要原因在于技术复杂性高,实施难度大。专家强调,虽然并轨在技术上可行,但涉及两个不同系统,将大幅增加工程复杂度和成本。此外,专家指出,过去在国道五号建设中累积的地质资料和施工经验,将有助于未来新工程的风险管控与效率提升。

座谈会上,还有民众提出关于宜兰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询问高铁与台铁方案是否能同时实施,并质疑目前的交通建设是为了服务外来游客还是在地居民。他强调,宜兰以「慢活」闻名,但大量建设是否会破坏这一特色,需要深思。

北宜新轨道讨论热烈。(图/公民帮推提供)

对此,专家贺陈旦表示,宜兰一直以来追求「环保立县、观光立县」,强调在地特色与均衡发展。他指出,大型集中式的交通建设可能带来资源分配不均和环境破坏的风险,应谨慎考量。贺陈旦提到,过去雪山隧道通车后带来的交通壅塞问题就是集中特性所致,如果未来高铁或直线铁路过度集中,可能重蹈覆辙。他强调,宜兰的发展应该尊重在地需求,避免盲目追求大型建设。

公民帮推理事长黄建兴表示,组织将继续推动社会沟通,透过更多的工作坊、座谈会及论坛等形式,深入探讨北宜新轨道计划,并确保每一位民众的声音都能被听见。这不仅是为了宜兰,也是为了全台湾的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