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再论郭台铭对不起鸿海股东

鸿海受郭台铭参选冲击,紧急发声明强调,郭台铭四年前已交棒,未再参与公司日常管理,鸿海也不参与政治活动。图/本报资料照片

鸿海集团创办人郭台铭执意参选总统,鸿海股东是海啸第一排的受害者,逾80万名股东及集团数十万名员工,都因为他个人高度争议的政治决定而陷入极为不利的地位,鸿海的经营团队或许基于与郭台铭多年情谊而无法出面捍卫公司权益,但是鸿海的股东们则应该挺身而出,捍卫企业经营价值,避免股东权益遭到郭台铭参选总统的伤害。

郭台铭参选总统对鸿海股东不利,可条列出来的理由非常长,也早已成为各界共识。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郭台铭在参选记者会中,向北京高喊「如果中共因为你不听话,要没收鸿海财产,我会说,Yes ! Do It!」这种为了个人政治声量,拿「没收」来鼓动群众、挑衅北京当局、把鸿海员工与股东当成政治砧板上的鱼肉任意宰割,实为台湾公司治理史上最恶劣的案例。

郭台铭身为鸿海创办人与大股东,既然要参选总统,就应该展现最高标准的公司治理,做台湾所有上市柜公司的典范,不幸的是,他却选择了唯我独尊且躁进的诳言,鼓动中共没收鸿海财产来践踏80余万股东,亲痛仇快的举止,令人难以置信。

受到冲击的鸿海强调郭台铭四年前交棒,未再参与公司日常管理,鸿海也不参与政治活动,显然是面临政治森林大火吞噬之前,设法画下防火线。君无戏言,郭台铭与鸿海既然多次公开声明未参与公司决策,那就应可受鸿海股东与全体国民的检验,股东们更该要求金融主管机关彻查鸿海公司是否有隐匿或欺骗股东的情事,以确保自身权益。

鸿海股东可以要求,清查鸿海董事长、总经理与经营团队的电子公文、email信函、会议通知与纪录、LINE等社群软体讨论内容,检视公司重大决策是否有超越董事会的秘密会议;是否董事会之前需先将议事资料送交郭台铭本人或其办公室;是否在业务、投资、供应链移转、主要事业部资源分配等重大议题,先以会前会或是其他方式向郭台铭报告;又有多少公司日常活动必须呈报郭台铭或其办公室后才确认执行。

金管会对于清查金控公司大股东干政已经有相当的经验,如果鸿海股东集体捍卫权益,向主管机关提出申诉,或是透过投资人保护协会进行,只要符合一定的法律要件,清查鸿海与郭台铭之间的往来并没有太高的技术障碍。

再者,参选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进行财产申报,郭台铭连这个基本要求都有微词,他一度拿太太做话题说:「太太为此跟我抱怨好几天,她有几个比较贵的皮包都要列在里面。」其实财产申报只是公职人员最基本的义务,拥有大量资产的政治领袖,在任内将所有财产交付信托,向全体国民公开财产管理的变动,避免公权力的行使与私人利益纠葛不清的争议,是先进国家都会要求政治领袖的基本义务。

郭台铭本人对于持股信托其实很有经验,以他身边强大的律师与财会团队,交付信托绝非难事,只是意愿问题。早在2011年,他就将8,600万股交付信托,以当时的市价计算高达新台币100亿元。他当时持股信托目的是将孳息奖赏给员工,每年多出新台币10亿元的股息用来鼓励员工认真为股东创造利益。

当时郭台铭持股信托之举曾获得相当掌声,大股东将自己的股息借由信托架构赠与员工,如果员工因此更加积极任事,为公司创造的获利还会反馈给鸿海全体股东,可说是多赢。但是郭台铭与他的财务团队精于计算,因为信托后的孳息赠与员工,无须并入郭台铭的综合所得税计算,且分年移转还可以节省赠与税,郭台铭因为持股信托所节省的税金,价值在10亿元以上。

国外政坛经常有精于计算的商人以「CEO总统」自我标榜来争取选票,号称将商界的经营技巧用在政坛,可以为人民创造更高的经济成长。但是国外这些商业领袖取得政治权力后,经常出现的就是这种借由财务与法律的技巧,优先创造自身与内圈团体的利益,自己大碗吃肉,员工或是百姓只能喝点汤水还要高呼感恩的情节。

郭台铭在参选总统的过程中,仍然频繁以鸿海集团各公司股票进行繁复的理财操作,有些是例行性的财务行为,有些目的可能是股价护盘,有些也引起外界质疑是否存在借由股价波动将资源分配给政治支持者,借以规避政治献金等法定规范等问题。

我们主张,要杜绝种种存在违法风险、造成争议的财产操作,郭台铭在参选期间应该主动将所有财产交付信托,这是总统参选人切断公权力与私益互通的正办,更是对台湾政坛、金融市场的稳定负责、对全民昭公信的基本动作。郭台铭参选总统,不能对不起鸿海股东,而鸿海股东更应该主动维护自身权益,避免因为创办人参选而一路走到资产遭到「没收」的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