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亚洲货币集体贬值潮再起
亚洲货币在上周五(3/22)爆发集体贬值的巨大卖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破人行稳守多个月的7.20关卡。图/本报资料照片
中央银行总裁杨金龙在3月21日意外宣布升息,同步调升重贴现率等三个指标利率0.125个百分点,目的之一是抑制通货膨胀预期,在电价即将调升之际能确保物价稳定。不过,央行升息的时机非常精准地遇到了又一次的亚洲货币集体贬值,在稳定物价的同时,也可适时发挥稳定汇率的双重效果。
亚洲货币在上周五(22日)爆发集体贬值的巨大卖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以下汇率均为各国货币兑美元)突破中国人民银行稳守多个月的7.20关卡,爆出近520亿美元的巨额交易,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差更一度扩大到400点。在强大的贬值卖盘下,人民币以7.2293元收盘,当日跌幅0.4%。
去年9月,人民币汇价曾贬到7.3498,创下15年又9个月的最低价位,并引起其他亚币的集体贬值潮,走势最弱的马来西亚币曾创下亚洲金融风暴以来的最低价位,印度卢比贬值到83卢比的历史新低,交易量最大的日圆也急贬至151.94的33年新低。
去年10月之后,在各国央行一致的护盘操作下,亚币逐渐消化贬值卖压,人民银行成功将人民币拉回7.20的防线,稳守了三个月,但上周五亚币再次同步出现巨大卖压,除了最近相对强势的韩元之外,几乎所有亚币都贬值到临界点,新台币连八贬,当日贬值1.26角(0.4%)、新加坡币下跌0.36%、泰铢提前一天重贬,累计两周的跌幅高达2.6%、印度卢比也大贬0.5%到83.582,再创历史新低,当然,同一天日圆交易也出现151.95的价位,与去年10月最低点几乎相同。
亚币集体贬值到新低价位、濒临或是跌破警戒线,当然会引起「亚洲货币危机会否再现」的疑虑。不过,当前亚洲各国的经济状况差异甚大:日圆汇率在贬值过程中,日本股市不断改写历史新高;中国则正在处理庞大的房地产开发商破产的危机;台湾是当前最火热的人工智慧产业增长的火车头;泰国、越南、印尼都在享受供应链移转的利多;马来西亚在首相安华于2022年底上任之后,现正处于经济与政治权力移转的调整期。换言之,目前亚洲各国的财经情势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当时的环境差异甚大。
此外,亚洲各国央行对热钱攻击的防御能力也显著高于1997年,根据今年1、2月的官方统计,新加坡外汇存底超过4,804亿美元、韩国4,157亿美元、泰国有2,245亿美元、印尼1,464亿美元、马来西亚1,138亿美元、菲律宾1,038亿美元。以当前亚洲央行强大的外汇存底,当年泰铢弃守、韩国破产向国际货币基金(IMF)伸手、印尼放弃与美元联系汇率、外加香港股市承受对冲基金无止境的放空卖压等悲惨情境,不太可能重演。
比较困难的是中国与香港,去年亚币贬值卖压率先在人民币发生,随后上海、深圳、香港股市重挫,沦为全球主要股市跌幅最深的末段班。不过在北京政府全力维稳操作、控制房地产行业债务危机后,也将股市与汇市拉回安全区域。上周五人民币汇率贬破7.2元的防线,是人民银行主动调低汇市的中间价位,而且一口气调低62个基点,让人民币与其他亚币同步宣泄卖压,还是有秩序的政策操控。
亚洲当前最大的痛点依旧是香港,香港与中国经济紧密结合,港币联系汇率的包袱也越来越重。香港政府无法像人民银行持续调降利率,香港经济明明陷入通缩,却还得跟着美国联准会维持高利率。
有越来越多的香港学者与官员认为港币应该放弃美元联系汇率,改采新加坡模式的一篮子货币指标。港府在冲刺23条立法、确保政治底线后,已经动员所有资源拉拢外资回笼,4月之后香港将会举办多场大型的国际金融论坛,重新擦亮金融中心的招牌。不过,港币联系汇率能否维系,还是影响亚洲金融安危最大的变数,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今年3月亚洲货币集体贬值,比较像华尔街对冲基金集体行动、创造交易获利的中短期策略,而不是摧毁性的攻击,目的是赚取美元与亚币的巨额套利利差,加上汇率贬值的汇差,而且亚洲各国政府大多欢迎贬值,特别是日本在日圆重贬的同时创造企业巨额的获利、日经指数飞奔过4万点,更降低了对冲基金策略交易的政府干预风险。
不过我们不能轻忽,对冲基金的中短期策略交易虽然在达到预设的获利后就会离场,实质上人民币与美元的利差持续扩大,日本、台湾升息幅度极低,难以弥补日圆/美元、新台币/美元的利差鸿沟,在联准会正式启动降息、成功引导美元利率回跌之前,亚币的贬值压力还在堆积,集体贬值的警讯仍然会不断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