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热钱四窜下应防亚洲金融风暴再起

工商社论

国际疫情肆虐下,台湾今年的股、汇、房市却是旺到不行。台股站上万四的历史高点新台币12月4日收盘也升抵28.521元的23年新高,细究股、汇、房三市齐旺背后的理由很简单:市场钱太多台商资金回流和国际热钱汇入,共同推升金融资产价格,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热钱进出各国如入无人之境的此时此日,中央银行可说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防止今日的蜜糖变成明日的毒药、防范23年前的亚洲金融风暴再起,和防疫同样需要超前部署。

以央行向来最有把握的稳定汇价来说,新台币近期最后一次出现29元价位是在11月4日,11月5日新台币升抵28.874元后,不要说29元,就连28.9元价位都再也没出现过。巧合的是,也就是从11月5日起,央行每个营业日收盘后都会在脸书贴出「新台币升幅适中」的图表和文字。

11月12日央行脸书贴出外汇局长颜辉煌致机械公会理事长柯拔希公开信,强调「共同努力、度过难关」;11月23日和24日两度贴出「近两年亚币对美元汇率贬幅说明」,自问自答两题:一、近两年新台币对美元升幅达12~15%吗?不是。强调今年至11月底新台币对美元涨幅是4.52%;2018年底至今年11月底则是升值6.7%,「打脸」九大公会新台币近两年狂涨12~15%的说法。

第二题是「与其他亚币相比,新台币有太强吗」?央行11月23日直接回答「没有」,理由包括去年全年和今年前十月台湾出口均明显优于其他亚洲经济体,「新台币除反映资本移动的影响,主要反映台湾整体出口表现」;11月24日维持相同理由,但把斩钉截铁的「没有」两字以「应该没有太强」取代;同时增列了第三点:长期以来,新台币对美元汇率年平均波动率小于日圆韩元欧元和星元,「显示本行(央行)已尽力维持新台币动态稳定,俾利厂商对外报价营运」。

同样是11月24日,央行稍晚又再「追加」说明「新台币汇率是影响我国传产货品出口的主因吗」的贴文,强调今年以来传产货品出口衰退主要是受到国际需求疲弱的影响,以九大传产相关产业为例,出口与国际市场需求均呈密切相关,「新台币汇率应不是影响其货品出口表现的主因」;这篇贴文在11月30日也再重贴了一次。接着,新台币12月4日就直接涨破彭淮南防线、创了23年新高。

市场有一说是央行心寒弃守汇率,姑且不论央行有没有心寒的权利,在传产九大公会不停放话和监察院关切的「内忧」,和美国汇率报告及热钱来袭的「外患双重夹击下,央行难免「心很累」。特别是台湾解除资本管制后,央行对资金进出基本上没有太多工具可用,多年来也仅剩新台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未开放,台湾不可能走管制资本的回头路,但又是易受国际影响的浅碟型经济体,央行的为难可想而知。

这波疫情爆发初期,市场先是狂买美元避险,让美元指数从年初的97到3月中旬涨至近103,之后因为联准会(Fed)无限宽松,到12月4日美元指数已跌破91,即从高点以来的跌幅逾12%,美元指数跌这么凶,央行又没工具可阻止热钱进来,尽力稳住新台币汇率已经不容易,试问要如何符合传产业者期待让新台币冻涨?更遑论央行还有法定盈余缴库压力,如果因买汇干预影响预算达成,立法院也不会轻易放过央行。

央行以稳定金融和物价为首要职责,也就是央行就算干预,重点也是放在减缓热钱狂进狂出时,对金融资产可能产生暴涨暴跌的冲击,而不是僵固的死守特定价位,像是什么彭淮南障碍杨金龙防线,新台币升破28元被部分人视为很严重的事,但万一新台币有天跌破35元,难道不严重?央行要避免的就是新台币因热钱急速汇入,短期被推升破28元,更要防止之后因外资撤离让新台币急贬至35元,用类似水池的概念调节温度也就是新台币的涨跌幅,这就是前任央行总裁彭淮南提出的柳树理论,包括彭淮南和现任央行总裁杨金龙目前为止都执行的十分到位。

说到底,价位只是参考,以20余载前亚洲金融风暴为鉴,外资炒汇、炒股、炒房后,赚得荷包满满的走人,留下的是亚洲各政府和民间的一大笔烂帐。新台币和台股现在可说都在20年来最强的时刻,但在此同时外资持有股债部位占外汇存底比重已超过100%,外资当然不可能一次全部撤出,然而就算外资只撤出其中30%或50%,台湾金融市场是否承受得住?央行动态稳定汇率、降温房市都是避免未来风暴再起的预防调节措施。况且汇率升贬,不同厂商的损益各有不同,央行必须关照所有的厂商,而观察目前汇率的变动,相信央行有其全面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