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防止金融脆弱性攀升 各国应超前部署
随着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持续开展,全球经济复苏愈发可期之际,也潜藏一些问题待解。以金融部门为例,由于疫情爆发至今,各国政府莫不采取宽松性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等非常规措施因应冲击,却也引来金融脆弱性攀升的担忧。而当前的金融脆弱性主要源自金融市场,最显著的风险为交易对手风险及资产价格失调,而这一切极可能会因美国等主要国家经济复苏脚步加快而被触发。
具体地说,疫情肆虐期间,许多国家面临广泛失业和史上高融资需求的双重挑战,遂透过大规模的非常规政策支持措施缓和经济受创程度,促使政府债务急剧增加,民间企业(非金融部门)也同样仰赖大肆举债对抗疫情冲击。而当前的超宽松货币环境,不只让公私部门有极低的举债成本,更让市场资金充沛,助长各类型资产价格水涨船高。
以美国标普500指数(S&P500)为例,在去年3月20日跌至波段低点2304.92点后反弹,至今年6月25日的4280.7点上涨近一倍,今年迄今涨幅亦达约15%;美国联邦住宅金融局(FHFA)购屋价格指数涨幅亦于去年第三季起扩大,今年第一季续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12.63%。换句话说,宽松货币环境及大量财政支出支撑非金融部门的代价之一,便是金融脆弱性的进一步累积,且易导致市场动荡,增加了回调的风险。同时,企业纾困贷款政策也连带扶植信贷风险较高的僵尸企业,进而埋下违约风险的地雷。
但今年全球经济复苏加快,主要国家经济成长率更可望创下数十年高点,惟一旦景气过热甚或通膨率上升,央行将面临货币政策正常化压力,进而催化利率反转且持续上升,使金融环境逐步收紧。此时,不仅前述的公私部门债务负担加重,金融体系的违约风险大增,也会让风险性资产遭逢重新订价,并危及全体金融稳定。尤其是对疫苗短缺、经济复苏较为落后的国家来说,在目前仍相当依赖非常规措施保护经济的情况下,若又遭遇渐趋紧俏的国际金融环境,其金融压力可想而知。
对此,国际货币基金(IMF)等组织提出若干建言,以利各国因应金融脆弱性被引爆,进而浇熄经济复苏火苗的问题;首先,各国政府应公开透明地与金融机构沟通,以提供针对性、时效性的计划,加以适当的激励措施,让金融机构能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与个人,维持既有的纾困措施,如债务偿还减免、增强信用担保、无息贷款或利息补贴等,直到相关指标显示经济可持续复苏为止,以避免过早收伞,影响经济复苏动能。
第二,考虑到总体审慎(macroprudential)政策与工具的效果有时间落后性,政府在收紧选定的总体审慎工具前,应尽早与市场沟通。毕竟,金融市场最担忧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和商品价格)的波动与风险性资产的重新订价,往往深受政府总体审慎政策与工具的影响。金融机构也可因此尽早充实资本,以缓和金融脆弱性增加的风险,与避免金融环境的广泛收紧。
第三,在可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框架下,政府采取积极的债务管理战略,可改善近期额外的财政支出与日后金融脆弱性风险间取舍的困难。在金融市场较开放的国家,可善用目前仍属有利的融资条件来改善其债务的结构,并运用其金融市场开放特性,将债务国际化,减少对国内金融体系的依赖;在金融市场管制的国家,可考虑债务和融资需求的整合计划,重新安排偿债期限及偿债利率,而需要外援与依赖他国提供紧急融资的国家,亦可比照办理。
第四,疫情期间企业面临歇业或关厂停业等营运中断等情事,其资金流动性和偿付能力的风险均提高,信用风险恶化的问题势必接踵而至,政府宜有相应的具体作为来解决此问题,以重建金融机构对企业融资的信心。如发展不良债务和不良贷款市场等资产管理业务,以降低企业重组成本;鼓励小公司整合,以降低较弱公司的财务成本与破产相关的经济成本;改进债务解决机制,以免延宕企业重组商机;让无法生存的企业及时有序地退场。再者,由于备抵呆帐计提会影响银行获利,使银行资产品质恶化;反之,备抵呆帐回转利益会增加银行获利。因此,若政府能在符合国际规范下,酌情调整对备抵呆帐准备的监理,亦能激励金融机构乐于对企业融资。
要言之,虽然美国等主要国家景气热络,使大规模的非常规措施浮现退场契机,惟部分新兴国家经济仍受挫,加以近期变种病毒强势来袭,使全球经济复苏呈现分歧与不稳健的状态。所以,考量主要国家有望推动货币与财政政策正常化,各国政策制定者实应在兼顾经济复苏火苗存续下,尽早采取前述的纾困措施延长、事前的政策沟通、积极的债务管理及提振金融机构对企业融资的信心等方式,慎防金融脆弱性扩大,才能让经济复苏之路得以顺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