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金融风暴25周年看亚洲金融的新变化

工商社论

亚洲金融风暴满25周年之际,亚洲各国金融面的表现,再度出现紧张情势。6月中旬的数据显示,包括泰国、印尼、韩国、印度的外汇存底规模,都创下一至两年的低位,马来西亚更写下2015年以来的最低水位,与此同时,以日圆为主的亚币贬值幅度也相当可观,引来「金融风暴再起」的忧虑,亚洲金融新情势的发展,值得进一步探讨。

1997年7月2日当天,泰国决定放弃固定汇率改采浮动汇率制,泰铢大幅贬值,一天之内,对美元汇价下修高达17%,之后发生骨牌效应,全亚洲各国几乎无一幸免,引爆一场遍及全东亚的金融风暴。以一年的时间来看,货币最早重贬的泰铢跌了4成,受影响最大的印尼盾贬幅高达83%,原本坚守之后放手的新台币,对美元汇价也下跌了23%,而取得中国人民银行金援的香港,则是动用港币近千亿元,在股市、期市、汇市与金融大鳄索罗斯全面开战,最后守住了联系汇率,付出的代价也极为可观。

金融风暴发生在香港主权移交的次日,让大陆方面「只高兴了一天」,金融体系就进入战斗位置,由于人民币也以稳住汇价为最高处理原则,加上力挺香港两头作战,捍卫的相当辛苦;风暴并导致亚洲多国政权易主,韩国、泰国与印尼政府相继倒台。

各国后来总结经验,在金融面部分,得出一项极相似的结论:为了维系金融稳定,有必要累积更丰厚的外汇存底。在此之前,国际上对于外汇存底存量的要求,多认为主要为支应国际贸易需求,因此维持3~6月的进口额水准即可,但新加入了稳定金融的需求,各国央行均开始大量累积外汇储备,对金融危机可能反复出现提高警觉,有必要准备更多银弹,以备不时之需。以台湾来说,因为我们并非国际货币基金(IMF)的成员,一旦出现问题根本无法求援,比起其他各国更需要更充沛的准备。

25年过去了,目前的金融情势不同于以往,尤其东协各国,这些年经济成长多来自实质投资的增加,带动贸易滚动成长,并非当年任由短期外资来去自如的脆弱体质,加上各国央行之后还历经金融海啸的洗礼,一波波冲击精进了管理的能力。只是从目前各国汇率重贬、外汇存底锐减的情况来看,新危机仍持续对各国金融体质进行测试,企图找到突破口,严阵以待之余,当前金融情势出现的新变化,需要密切关注。

首先要留意的,是中美两强较劲由贸易战提升为科技战后,下一阶段恐将以金融战形式登场。持此看法者以香港学界为主,包括亚洲金融风暴时期的香港金管局总裁任志刚在内,认为香港金融产业虽度过反送中与疫情危机,但真正影响的变数,应是美方会不会将金融当武器,包括资本市场投资对中概股采取限制,以及限制以美元进行跨境结算等。

其次,风暴发生以来,以央行为首的金融体系,对于防弊的重视更甚于创新,拉开了与现实的距离。主管机关不愿见到企业财务危机反复出现,危及金融的稳定,因此持续推出各项监理措施,强化洗钱的管理。可是,如以稳定为最高处理原则,管得住金融机构,却难以限制不断想切入金融领域的新创企业。坦言之,政府部门对数位科技就算不排斥,对于参与推动其实兴趣不高,但新型态的支付与数位货币发展,却是一日千里,一旦之间差距愈拉来愈大,难保不成为未来的隐忧。

第三,不容忽视的是人民币崛起的趋势。引发亚洲金融风暴的导火线,一直以来,均有一种说法认为,与中国大陆的外汇改革有关,尤其1994年4月实施人民币并轨,让币值一口气骤贬50%,为后来各国跟进走贬埋下伏笔。此一说法或有争议,但也反映人民币动向对亚币的影像不容小觑,观察这20多年来,每当国际市场出现新的风吹草动,人民币的表现往往相对坚挺,危机中展现其具有维持金融稳定的能力,也让国际资金配置上有了新的选择,例如新加坡,即对于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不遗余力,其国际化发展趋势与商品的推陈出新,同样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