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民间的「古典自救」

(图/新华社)

1995年许信良写了《新兴民族》一书,当时许多朋友认为这只是独派的一种想像,以汉文化台湾根深柢固,台湾社会又如何能成为一个所谓的新兴民族,但曾几何时,这些朋友现在一提到近年台湾的「去中国化」,就忧心忡忡,咸认如此下去,许信良的想像或成可能。

的确,这几年的「去中国化」令人心惊,从商周到隋唐,历史课本可以用4页精简带过;虽美其名曰略古详今,但中国文明定型就在周代,秦统一天下在政治史文化史意义尤大,汉朝是如今汉人所以称为汉人的原因,而春秋百家争鸣,正如希腊诸哲竞秀,后世从哲思到行为都奠基于此,很难想像西方的历史课本会以4页就「打发」掉希腊!

会如此,当然是有人想尽快彻底拔除台湾人身上的中国因子,然而,讲的是中文,就算台语,也是汉语的一支,姓的是中国姓,拜的是中国神,亲属结构、社会组织、思维特征,多是受中国文化影响,又如何能彻底拔除?

拔除不可能,换来的却是抹掉古典之后的台湾。古典是历史的纵深、文化的积淀,缺此,社会就短浅,国族认同也将经不起考验,文化更不可能长远发展。

说国族认同经不起考验,是因这种台湾认同多以「俯视中国」为前提,一旦哪天发觉不然,认同就将崩颓。国族认同须有它的文化基础,有此,就算国难,亦必亲赴,无此,则多利益之结合。「去中国化」后的台湾,能留下多少文化基础可让大家共患难,正令人怀疑。

说不可能长远发展,就以台湾人「仰视」的日本为例,日本动漫领先全球,就与日本密宗的「变身」思想有关。去掉核心的古典,台湾文化多的就是标签式的自嗨、浅碟式的消费,很难令人相信能走多远。

去中国,就是去古典,没古典,「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如何能有坚实的未来。原来官方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在让核心的古典传承下去,在台湾,官方却领先去古典,能不令人心惊!

好在,台湾的民间社会也不完全坐以待毙,最近一群有心人就以自己的力量做了民间的「古典自救」。它是由长年推动「汉字文化」的汉光文教基金会赞助,「一炉香文化事业」策画制作,共同推出的《理想读本》。国文部分已编四册,历史首册最近也将完成。

《理想的读本》国文本选文判准,是以历年来高中的国文教学为基础,延伸改进,每册选读15篇选文,包括固定比例的文言文与古典诗词,近现代创作或翻译的白话文现代诗歌,希望借由这些作品,诠释文字之用、文学之美、文化之丰,让古典与当代成为不中断的连续体。

以第二册为例,古典部分有庄子的哲思;孔孟的隽语;左传顾炎武诸葛亮策论李白李清照等的诗词6首;柳宗元、唐代传奇古文。当代则选了纪弦商禽等的新诗3首;西西钟芳玲黄春明散文与小说;世界文学有维吉尼亚.吴尔芙与海明威的作品。范围及于古典与当代,具体反映了对学子国文涵养的整体想定。但涵盖面虽广,每篇却都具备触动学子心灵的能量,读来也就兴味盎然。

中国文明文史哲一家」,国文课其实也在涵养学子的史识与哲思,同样,历史的叙述也必然触及文艺的掌握与思想的梳理,这本理想的国文读本就如此,学子经由不同向度的雕琢,最后乃能成其立体丰富的生命。相信历史读本也将如此。

犹有进者,彻底「去中国化」虽不可能成功,但一时的异化也会导致台湾长久的后退,以此,在这关键时期,民间能有这样的「古典自救」,其意义也就不只在国文与历史的教学而已,它更提示了文化建构及教育导向上民间所能着力之处,有心人从此事正可得到实质的启发!

(作者为文化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