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攜手高榮 發表全國首創3D列印口顎彌補物
工研院与高雄荣民总医院今(22)日共同发表全国首创的3D列印口腭弥补物临床试验成果。照片/工研院提供
台湾每年约有一万人罹患口腔癌,超过六成病友需要进行口腭重建手术,术后造成的脸部歪斜、进食功能减损及口齿障碍,往往让病友们饱受身心灵煎熬。工研院与高雄荣民总医院今(22)日共同发表全国首创的3D列印口腭弥补物临床试验成果,已成功在人体试验改善口腔癌病人的容貌与咀嚼功能,为未来国人口腭重建手术带来全新希望。
工研院南分院执行长曹芳海表示,在经济部产业技术司的补助下,工研院投入3D列印医材智慧制造技术多年,首度将技术应用于口腭弥补物,历经不断调校设计,实验超过5亿次的口腭咬合测试,终于在2019年与高雄荣总合作进行全国第一次临床试验。看到病友手术后实现愿望、如获新生地看着镜中的自己,是团队持续努力推动3D列印口腭弥补物验证与市场化的最大动力。
高雄荣民总医院院长林曜祥表示,感谢国家科学及技术委员会南部科学园区管理局支持3D列印口腭弥补物临床试验计划,目前完成的九例个案中,所有植入物皆无松脱,超过半数患者能开始咀嚼食物,确保营养摄取且保留对称性外观,这样的成果在市场化起步是一大突破与鼓舞,目前持续改良植入物设计、提升人体适应性,期盼未来能进一步扩大人体使用,加速此医材产品化落地应用。
3D列印口腭弥补物成果发表记者会22日在高雄荣总举办,国家科学及技术委员会南部科学园区管理局副局长郑秀绒、经济部产业技术司简任技正戴建丞、工研院南分院执行长曹芳海、高雄荣总副院长陈垚生、全球安联董事长张土火、千美医研董事长林惠卿、连杏生医协理林世仁及阳光基金会社工督导陈宣玮、复健督导萧凤仪等人皆到场见证祝福。
现场特别播映微电影《生日愿望》,改编自其中一位口腔癌病友的真实案例,女主角大学时不幸罹患口腔癌,术后在脸上留下明显的疤痕与不自然歪斜,不仅影响口齿清晰度,更失去了味觉与咀嚼能力,只能摄取流质食物,让她相当自卑,终日戴着口罩,沉默寡言。微电影道出工研院南分院组长刘松河与高雄荣总口腔腭面外科主治医师陈竣峰,共同以3D列印口腭弥补物帮助癌症病友的过程,随着影片结尾画面女孩重拾甜美笑容,远方飞机缓缓降落,象征研、医、病三方的坚持不懈与人本初衷,终于迎来创新成果的平安落地,感动众人。
工研院持续聚焦市场新价值,擘画《2035技术策略与蓝图》作为研发方向,在「健康乐活」应用领域,发展金属3D列印医材智慧制造技术,并开办全国首创的3D列印医材体验诊线,打造创新医病合作模式,期望加速智慧医材产品化,进而切入国际生医市场价值链,增进民众健康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