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材料系创新研发 3D列印电池令人惊喜

成大功大学材料教授洪飞义(左二)、吕传盛(左一)团队,已在实验室具体呈现3D列印电池。(图/成大提供)

记者林悦南市报导

3D列印无所不印,但电池也可印,未免太跳Tone!不过,这并不是创意发想而已,成大功大学材料系教授洪飞义、吕传盛教授团队已在实验室具体呈现;3D列印电池不仅简化制程,且体积小、更重要是效率提高,电池的电容量增加、充放时间短等令人欣喜的优点

电动汽、机车电池体积大又重,制程繁琐费时,10多年来制程都没有太多改变,近年来3D列印夯,其具有的省时、省耗材、迅速等特性,带给洪飞义、吕传盛教授新发想,以3D列印电池。

目前电动汽、机车电池其关键电极制程至少4道工序,分别为粉末合成、粉末添加黏结剂并搅拌、粉末涂覆与压延、烘烤,前后费时约24小时

3D列印电池,利用飞秒雷射融化合成的粉末,摄氏温度上万度的飞秒雷射在融合过程,将粉末添加黏结剂并搅拌、粉末涂覆与压延、烘烤等3道工序一次搞定,原本4道工序简化为2道(粉末合成+直接列印),只需3分钟;更令研究团队惊喜的是,合成粉末经雷射融合,一并生成了有可增加电容量的「介金属层」,传统制程则需再添加额外物质,以增加电池的电容量。

洪飞义表示,3D列印电池因雷射融合生成的「介金属层」,可有效提高电池的电容量,带来充电快、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堆叠是3D列印的特色,3D列印电池一样可以堆叠,每一次堆叠,电容量也随之增加,想要有多少电容量都可以自行堆叠与控制。

3D列印电池,不仅适合客制化,由于列印所需的时间很短,意味着大量列印电池的时间是有效率的,摆脱了3D列印不适合大量生产刻板印象

洪飞义教授、吕传盛教授团队研发,投入新兴的镁电池研究多年,3D列印电池也选择以镁粉为电池负极材料,利用3D列印堆叠两层镁粉合成粉末,电池电容量可达600mAh/g以上,而采一般制程的镁电池,电容量为500mAh/g。改以3D列印锂电池,堆叠两层的电容量为200mAh/g,一般制程的锂电池其电容量为155 mAh/g。

团队经过多次的实验确认,3D列印电池能够提高电容量,若是采用镁粉3D列印电池,与锂、锰、镍等一般制程的电池相比,其电容量最高可提高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