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外移 蔡政府别再当啃老族
蔡英文总统27日在总统府宣布由前副总统陈建仁接任行政院长,并在致词时表示对新内阁有4大期许,包括「阶段性盘整防疫措施」、「社会体系总检讨」、「持续提升国家基础建设」与「持续推动6大核心关键产业」。(姚志平摄)
前副总统陈建仁即将接任阁揆,不过后疫情时代地缘政治依旧,各国砸大钱拉拢晶圆代工,欧美日等国以补贴手段吸引、甚至是「带有压力」地让台厂到当地设厂,当供应链外移,甚至「整串」都被捧走,解决台湾面临产业掏空困境,应是当务之急。
各国先后威逼利诱,美国《晶片法案》、欧盟也同意筹资补贴,推出欧盟版的《晶片法案》致力欧洲国家晶片的研发与生产,降低对美国与亚洲的依赖;日本也有补贴,发展其国内晶圆产业。
台湾晶圆代工厂因应客户需求,逐步赴他国设厂,龙头台积电已经在美、日等地区建厂之后,甚至预计投入先进制程;主攻成熟制程的联电也加码日本、新加坡等地,世界先进松口正考虑海外布局。
内外交逼,加上民进党政府一味亲美,台湾产业的竞争优势正在消失,过去台湾以代工为主,与各大全球品牌有互补关系,但是随着「制造」产业与供应链的回流,台湾还未找到填补缺口的关键。
面对这波外移潮,蔡政府所提出的修正《产创条例》第10条之2,俗称台版《晶片法》,也仅是透过减税、投资抵减方式鼓励厂商投资、研发,顶多只是「守势」,根本无法抵挡去全球化、短链趋势,产业、供应链持续外移,想挡也挡不住。
蔡政府交代陈内阁的4大任务中,包含六大核心战略产业等政策,不仅老生常谈、毫无亮点,且皆是已知、各国已经争抢的商机,台湾难有胜算。蔡政府只知吃数十年前老祖宗所留下来的红利,又怎能期待陈内阁留下多少「祖产」庇佑后代?